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鶯
Brownish-flanked Bush-Warbler

Hiyashi Haka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Horornis fortipes

目/科/屬  雀形/樹鶯/山樹鶯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11-13cm/8-12g

別名:強腳樹鶯、臺灣樹鶯,臺灣特有亞種 ,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肉褐色或黃褐色。腳肉褐色。

臺灣特有亞種robustipes

  1. 體上大致欖褐色。
  2. 頭上、翼及尾羽紅褐色。
  3. 污白色眉線,有黑褐色過眼線。
  4. 喉、上胸污白色,喉、胸側、腹脇及尾下覆羽淡褐色。

馬祖華南亞種davidana

  1. 眉線呈皮黃較不明亮或是模糊的污白色。
  2. 胸、腹羽色較暗。嘴稍短。

棲地&習性

向陽溫暖的開闊山坡、林緣或茂密的灌木叢,竹叢和溫帶森林,也有濃密草叢。

性隱密,害羞且經常難以捉摸。多隱身於有保護的樹叢或草叢間。

飲食包括小無脊椎動物,幼蟲和卵。

繁殖

5月至8月,六月初的雛鳥;可能有兩個窩。一夫一妻制。將乾草,樹葉築巢成深杯或球狀。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當地常見。

鳴聲

聲音清晰圓潤,類似以微小聲的起音「於-------youpyoup"最大聲結束。

外觀相似性

深山鶯體型較小,嘴較細直。頰及頸偏灰色,腹偏黃色。分佈的海拔較高。叫聲不同。

日本樹鶯體型較大,體背也較偏灰色,體下較白,嘴及尾羽也較長。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H. f. pallidus (W. E. Brooks, 1871) – 來自巴基斯坦北部(喜特,哈扎拉穆里山)的西北喜馬拉雅山克什米爾N至尼泊爾W;在低海拔地區不繁殖。
  • H. f. fortipes Hodgson, 1845 – 尼泊爾E到南中國(SE Xizang),不丹,印度東北和W&N緬甸。
  • H. f. davidianus (J. P. Verreaux, 1871) –C,S和SE China S到N老撾和N越南;在低海拔地區也不繁殖。
  • H. f.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 Taiwan Bush-warbler – 台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台灣小鶯(強腳樹鶯), Brown-flanked bush warbler
Brown-flanked Bush Warbler - Song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