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酉腴山館主人自着年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余先擬補會考後,即行入京。學使車公(順軌;陝西人)以例注有「願歸入下屆者聽」,不肯補考。余爭之曰:『「願歸入下屆者聽」,此從優之意;不願,則不能強也』。學使猶不應。後城南山長陳公(本欽,字堯農;長沙人,壬辰庶常)周旋於中丞駱公(秉章,字鑰門;順德人,壬辰翰林)及學使兩公間,余始糾同年黔陽楊繼善、平江丁步賢、攸歐陽鏞具呈撫部,駱公因為咨請部示。

  正月,館長沙郡守鍾公署。六月,延襄校郡試卷,同襄校者共十餘人,余總其成;得士劉君(蓉,字霞仙;湘鄉人,後官陝西巡撫)。

  是年恩科鄉試,山長以某等錄科為言,學使曰:『應錄遺』。余曰:『遺者,不列三等七名之謂。余未經會覆,固不得謂之貢。然已考取拔貢,丁憂服闋,無再應科試之理;安得為遺!若錄遺,則有拂衣而去耳』。後學使准與貢生一律錄科。六月,部覆回,准補會考。八月,鄉試,不第。九月,回里。閏九月,仍至長沙。十月,補會考。

  冬月,自省起程北上,同行為同邑王孝廉大傑、洪仲韓從九文潮(慈谿人,撫雲師子也)。十二月望日,入京;寓崇文門西東草廠八條胡同辰沅會館)。

  二年(壬子),二十九歲(是年,寓京師)。

  初與漵浦舒伯魯郎中(燾)、繼與巴陵吳蘭坪學博(敏樹)交,稍聞古文法,於是始知酷好「望溪文集」矣。

  六月,在禮部補朝考。是時,都中征歌選舞之風尚盛,余未知擇交,亦不免染於習俗;幸本心未昧,終不自安。

  秋闈,同考官編修尹公國珍(漢軍,丁未翰林)薦而不售,始決出都之志。

  適奉天府丞張振之先生(鑅;乙未翰林)延余教讀書啟兩席,毅然往焉。

作者簡介

吳大廷(18241877)清朝官員。字桐雲,湖南沅陵人。咸豐五年舉人。他於1866年(同治五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在官能興利除弊,數為胡林翼、曾國藩等所薦而仕不達,卒贈太僕寺卿,有《小酉腴山館詩文鈔》。

內容預覽

沅陵吳大廷(桐雲)道光四年(甲申),十二月初八日辰時生(時在小關廟老屋西廂)。曾祖(諱)仿聖,字紹臣;妣胡氏。祖(諱)元佐,字相周;妣張(氏)、杜氏。父(諱)諧,字金章;前母氏聶,母氏鄧。先是,江南常州府武進縣人;始祖昇二公官辰州衛,後遂為辰州府沅陵縣人。八年(戊子),五歲(姊嫁同邑李(名)高翔;姊,前母聶氏出也)。九年(己丑),六歲(妹生)。是年,入塾(業師為同邑廩生修受亭先生(名)增祜)。十七年(丁酉),十四歲。是年冬,遷居新宅距老宅百餘步。十八年(戊戌),十五歲。是年,應縣、府試。十月初二日,娶同里孫公士林之三女。閱三日,鄧太夫人卒,葬回龍山之西原二十年,(庚子),十七歲(十月,長子生)。二十二年(壬寅),十九歲(正月初二日,女文招生。十月,長子殤,葬鄧太夫人墓右)。是年,應院試。從虎谿書院山長益陽拔貢生蔡雲帆(用錫)先生學詩賦,始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