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趨」記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趨」記情

 

 

 

「小趨」記情》是現代文學家楊絳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小趨」記情

我們菜園班的那位詩人從磚窯里抱回一頭小黃狗。詩人姓區。偶有人把姓氏的「區」讀如「趨」,阿香就為小狗命名「小趨」。

詩人的報復很妙:他不為小狗命名「小香」,卻要它和阿香排行,叫它「阿趨」。可是「小趨」叫來比「阿趨」順口,就叫開了。好在菜園以外的人,並不知道「小趨」原是「小區」。

我們把剩餘的破磚,靠窩棚南邊給「小趨」搭了一個小窩,墊的是秫秸;這個窩又冷又硬。菜地里縱橫都是水渠,小趨初來就掉入水渠。天氣還暖的時候,我曾一足落水,濕鞋濕襪渥了一天,怪不好受的;瞧小趨滾了一身泥漿,凍得索索發抖,很可憐它。

如果窩棚四圍滿地的積秸是稻草,就可以抓一把為它抹拭一下。秫秸卻太硬,不中用。我們只好把它趕到太陽里去曬。太陽只是「淡水太陽」,沒有多大暖氣,卻帶着涼颼颼的風。

小趨雖是河南窮鄉僻壤的小狗,在它媽媽身邊,總有點母奶可吃。我們卻沒東西餵它,只好從廚房裡拿些白薯頭頭和零碎的干饅頭泡軟了餵。

我們茶園班裡有一位十分「正確」的老先生。

他看見用白面饅頭(雖然是零星殘塊)餵狗,疾言厲色把班長訓了一頓:「瞧瞧老鄉吃的是什麼?你們拿白面餵狗!」

我們人人抱愧,從此只敢把自己嘴邊省下的白薯零塊來餵小趨。其實,饅頭也罷,白薯也罷,都不是狗的糧食。所以小趨又瘦又弱,老也長不大。

一次阿香滿面扭怩,悄悄在我耳邊說:「告訴你一件事」;說完又怪不好意思地笑個不了。然後她告訴我:「小趨——你知道嗎?——在廁所里——偷——偷糞吃!!」

我忍不住笑了。我說:「瞧你這副神氣,我還以為是你在那裡偷吃呢!」

阿香很耽心:「吃慣了,怎麼辦?髒死了!」

我說,村子裡的狗,哪一隻不吃屎!我女兒初下鄉,同炕的小娃子拉了一大泡屎在坑席上;她急得忙用大量手紙去擦。大娘跑來嗔她糟塌了手紙——也糟塌了糞。

大娘「嗚——嚕嚕嚕嚕嚕」一聲喊,就跑來一隻狗,上炕一陣了舔吃,把炕席連娃娃的屁股都舔得乾乾淨淨,不用洗也不用擦。她每天早晨,聽到東鄰西舍「嗚——嚕嚕嚕嚕嚕」呼狗的聲音,就知道各家娃娃在餵狗呢。

我下了鄉才知道為什麼豬是不潔的動物;因為豬和狗有同嗜。不過豬不如狗有禮讓,只顧貪嘴,全不識趣,會把蹲着的人撞倒。狗只遠遠坐在一旁等待,到了時候,才搖搖尾巴過去享受。

我們住在村里,和村裡的狗不僅成了相識,對它們還有養育之恩呢。假如豬狗是不潔的動物,蔬菜是清潔的植物嗎?蔬菜是吃了什麼長大的?素食的先生們大概沒有理會。

我告訴阿香,我們對「屢誡不改」和「本性難移」的人有兩句老話。一是:「你能改啊,狗也不吃屎了。」一是:「你簡直是狗對糞缸發誓!」

小趨不是洋狗,沒吃過西洋製造的罐頭狗食。它也不如其它各連養的狗;據說他們廚房裡的剩食可以餵狗,所以他們的狗養得膘肥毛潤。我們廚房的剩食只許餵豬,因為豬是生產的一部分。小趨偷食,只不過是解決自己的活命問題罷了。

默存每到我們的菜園來,總拿些帶毛的硬肉皮或帶筋的骨頭來餵小趨。小趨一見他就蹦跳歡迎。一次,默存帶來兩個臭蛋——不知誰扔掉的。他對着小趨「啪」一扔,小趨連吃帶舔,蛋殼也一屑不剩。

我獨自一人看園的時候,小趨總和我一同等候默存。它遠遠看見默存從磚窯北面跑來,就迎上前去,跳呀、蹦呀、叫呀、拚命搖尾巴呀,還不足以表達它的歡忻,特又饒上個打滾兒;一打完一滾,又起來搖尾蹦跳,然後又就地打個滾兒。

默存大概一輩子也沒受到這麼熱烈的歡迎。

他簡直無法向前邁步,得我喊着小起讓開路,我們三個才一同來到菜地。

我有一位同事常對我講他的寶貝孫子。

據說他那個三歲的孫子迎接爺爺回家,歡呼跳躍之餘,竟倒地打了個滾兒。他講完笑個不了。我也覺得孩子可愛,只是不敢把他的孫子和小趨相比。但我常想:是狗有人性呢?還是人有狗樣兒?或者小娃娃不論是人是狗,都有相似處?

小趨見了熟人就跟隨不舍。

我們的連搬往「中心點」之前,我和阿香每次回連吃飯,小趨就要跟。那時候它還只是一隻娃娃狗,相當於學步的孩子,走路滾呀滾的動人憐愛。我們怕它走累了,不讓它跟,總把它塞進狗窩,用磚堵上。

一次晚上我們回連,已經走到半路,忽發現小趨偷偷兒跟在後面,原來它已破窩而出。那天是雨後,路上很不好走。我們呵罵,它也不理。它滾呀滾地直跟到我們廚房兼食堂的席棚里。

人家都愛而憐之,各從口邊省下東西來餵它。

小趨飽吃了一餐,跟着菜園班長回菜地。那是它第一次出遠門。

我獨守菜園的時候,起初是到默存那裡去吃飯。狗窩關不住小趨,我得把它鎖在窩棚里。一次我已經走過磚窯,回頭忽見小趨偷偷兒遠遠地跟着我呢。它顯然是從窩棚的秫秸牆裡鑽了出來。

我呵止它,它就站住不動。可是我剛到默存的宿舍,它跟腳也來了;一見默存,快活得大蹦大跳。同屋的人都喜愛娃娃狗,爭把自己的飯食餵它。小趨又飽餐了一頓。

小趨先不過是歡迎默存到菜園來,以後就跟隨不舍,但它只跟到溪邊就回來。有一次默存走到老遠,發現小趨還跟在後面。他怕走累了小狗,捉住它送回菜園,叫我緊緊按住,自己趕忙逃跑。

誰知那天他領了郵件回去,小趨已在他宿舍門外等候,跳躍着嗚嗚歡迎。它迎到了默存,又回菜園來陪我。 我們全連遷往「中心點」以後,小趨還靠我們班長從食堂拿回的一點剩食過日子,很不方便。所以過了一段時候,小趨也搬到「中心點」去了。它近着廚房,總有些剩餘的東西可吃;不過它就和舊菜地失去了聯繫。 我每天回宿舍晚,也不知它的窩在哪裡。連里有許多人愛狗;但也有人以為狗只是資產階級夫人小姐的玩物。所以我待小趨向來只是淡淡的,從不愛撫它。小趨不知怎麼早就找到了我住的房門。

我晚上回屋,旁人常告訴我:「你們的小趨來找過你幾遍了。」

我感它相念,無以為報,常攢些骨頭之類的東西餵它,表示點兒意思。以後我每天早上到菜園去,它就想跟。我喝住它,一次甚至揀起泥塊擲它,它才站住了,只遠遠望着我。

有一天下小雨,我獨坐在窩棚內,忽聽得「嗚」一聲,小趨跳進門來,高興得搖着尾巴叫了幾聲,才傍着我趴下。它找到了由「中心點」到菜園的路!

我到默存處吃飯,一餐飯再加路上來回。

至少要半小時。我怕菜園沒人看守,經常在「威虎山」坡下某連食堂買飯。那兒離菜園只六、七分鐘的路。小趨來作客,我得招待它吃飯。平時我吃半份飯和菜,那天我買了正常的一份,和小趨分吃。

食堂到菜園的路雖不遠,一路的風很冷。

兩手捧住飯碗也擋不了寒,飯菜總吹得冰涼,得細嚼緩吞,用嘴裡的暖氣來加溫。小趨哪裡等得及我吃完了再餵它呢,不停的只顧蹦跳着討吃。

我得把飯碗一手高高擎起,舀一匙飯和萊倒在自己嘴裡,再舀一匙倒在紙上,送與小趨;不然它就不客氣要來舔我的碗匙了。我們這樣分享了晚餐,然後我洗淨碗匙,收拾了東西,帶着小趨回「中心點」。

可是小趨不能保護我,反得我去保護它。

因為短短兩三個月內,它已由娃娃狗變成小姑娘狗。「威虎山」上堆藏着木材等東西,養一頭猛狗名「老虎」;還有一頭灰狗也不弱。它們對小趨都有愛慕之意。小趨還小,本能地怕它們。 它每次來菜園陪我,歸途就需我呵護,喝退那兩隻大狗。我們得沿河走好一段路。我走在高高的堤岸上,小趨乖覺地沿河在坡上走,可以藏身。過了橋走到河對岸,小趨才得安寧。

幸虧我認識那兩條大狗——我蓄意結識了它們。有一次我晚飯吃得太慢了,鎖上窩棚,天色已完全昏黑。我剛走上西邊的大道,忽聽得「嗚——嗚嗚嗚嗚……」,只見面前一對發亮的眼睛,接着看見一隻大黑狗,拱着腰,仰臉猙獰地對着我。

它就是「老虎」,學部幹校最猛的狗。我住在老鄉家的時候,晚上回村,有時迷失了慣走的路,腳下偶一越趄,村裡的狗立即汪汪亂晚四方竄來;就得站住腳,學着老鄉的聲調喝一聲「狗!」——據說村裡的狗沒有各別的名字——它們會慢慢退去。

「老虎」不叫一聲直躥前來,確也嚇了我一跳。但我出於習慣,站定了喝一聲「老虎!」它居然沒撲上來,只「嗚嗚嗚嗚……」低吼着在我腳邊嗅個不了,然後才慢慢退走。

以後我買飯碰到「老虎」,總叫它一聲,給點兒東西吃。灰狗我忘了它的名字,它和「老虎」是同夥。我見了它們總招呼,並牢記着從小聽到的教導:對狗不能矮了氣勢。我大約沒讓它們看透我多麼軟弱可欺。 我們遷居「中心點」之後,每晚輪流巡夜。

各連方式不同。我們連里一夜分四群,每班二小時。第一班是十點到十二點,末一班是早上四點到六點;這兩班都是照顧老弱的,因為遲睡或早起,比打斷了睡眠半夜起床好受些。

各班都二人同巡,只第一班單獨一人,據說這段時間比較安全,偷竊最頻繁是在凌晨三、四點左右。單獨一人巡夜,大家不甚踴躍。我願意晚睡,貪圖這一班,也沒人和我爭。

我披上又長又大的公家皮大衣,帶個手電,十點熄燈以後,在宿舍四周巡行。巡行的範圍很廣:從北邊的大道繞到幹校放映電影的廣場,沿着新菜園和豬圈再繞回來。

熄燈十多分鐘以後,四周就寂無人聲。一個人在黑地里打轉,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可是我有時不止一人,小趨常會「嗚嗚」兩聲,躥到我腳邊來陪我巡行幾周。

小趨陪我巡夜,每使我記起清華「三反」時每晚接我回家的小貓「花花兒」。我本來是個膽小鬼;不問有鬼無鬼,反正就是怕鬼。晚上別說黑地里,便是燈光雪亮的地方,忽然間也會膽怯,不敢從東屋走到西屋。 可是「三反」中整個人沏底變了,忽然不再怕什麼鬼。系裡每晚開會到十一二點,我獨自一人從清華的西北角走回東南角的宿舍。路上有幾處我向來特別害怕,白天一人走過,或黃昏時分有人作伴,心上都寒凜凜地。

「三反」時我一點不怕了。那時候默存借調在城裡工作,阿圓在城裡上學,住宿在校,家裡的女傭早已入睡,只花花兒每晚在半路上的樹叢里等着我回去。

它也像小趨那樣輕輕地「嗚」一聲,就躥到我腳邊,兩隻前腳在我腳踝上輕輕一抱——假如我還膽怯,准給它嚇壞——然後往前躥一丈路,又回來迎我,又往前躥,直到回家,才坐在門口仰頭看我掏鑰匙開門。

小趨比花花兒馴服,只緊緊地跟在腳邊。

它陪伴着我,我卻在想花花兒和花花兒引起的舊事。自從搬家走失了這隻貓,我們再不肯養貓了。如果記取佛家「不三宿桑下」之戒,也就不該為一隻公家的小狗留情。可是小趨好像認定了我做主人——也許只是我拋不下它。

一次,我們連里有人騎自行車到新蔡。

小趨跟着車,直跑到新蔡。那位同志是愛狗的,特地買了一碗麵請小趨吃;然後把它裝在車兜裡帶回家。可是小趨累壞了,躺下奄奄一息,也不動,也不叫,大家以為它要死了。我從菜園回來,有人對我說:「你們的小趨死了,你去看看它呀。」

我跟他跑去,才叫了一聲小趨,它認得聲音,立即跳起來,汪汪地叫,連連搖尾巴。大家放心說:「好了!好了!小趨活了!」

小趨不知道居然有那麼多人關心它的死活。

過年廚房裡買了一隻狗,烹狗肉吃,因為比豬肉便宜。有的老鄉愛狗,捨不得賣給人吃。有的肯賣,卻不忍心打死它。也有的肯親自打死了賣。我們廚房買的是打死了的。

據北方人說,煮狗肉要用硬柴火,煮個半爛,蘸蔥泥吃——不知是否魯智深吃的那種?我們廚房裡依阿香的主張,用濃油赤醬,多加蔥姜紅燒。那天我回連吃晚飯,特買了一份紅燒狗肉嘗嘗,也請別人嘗嘗。

肉很嫩,也不太瘦,和豬的精肉差不多。據大家說,小趨不肯吃狗肉,生的熟的都不吃。據區詩人說,小趨街了狗肉,在泥地上扒了個坑,把那塊肉理了。我不信詩人的話,一再盤問,他一口咬定親見小趨叼了狗肉去理了。

可是我仍然締造那是詩人的創造。

忽然消息傳來,幹校要大搬家了,領導說,各連養的狗一律不准帶走。我們搬家前已有一隊解放軍駐在「中心點」上,阿香和我帶着小趨去介給他們,說我們不能帶走,求他們照應。

解放軍戰士說:「放心,我們會養活它;我們很多人愛小牲口。」

阿香和我告訴他,小狗名「小趨」,還特意叫了幾聲「小趨」,讓解放軍知道該怎麼稱呼。

我們搬家那天,亂鬨鬨的。誰也沒看見小趨,大概它找伴兒遊玩去了。我們搬到明港後,有人到「中心點」去料理些未了的事,回來轉述那邊人的話:「你們的小狗不肯吃食,來回來回的跑,又跑又叫,滿處尋找。」

小趨找我嗎?找默存嗎?找我們連里所有關心它的人嗎?我們有些人懊悔沒學別連的樣,乾脆違反紀律,帶了狗到明港。可是帶到明港的狗,終究都趕走了。默存和我想起小趨,常說:「小趨不知怎樣了?」 默存說:「也許已經給人吃掉,早變成一堆大糞了。」

我說:「給人吃了也罷。也許變成一隻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

作者簡介

楊絳(1911—2016年),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中國現代文學家、翻譯家、戲劇家。祖籍為江蘇無錫,出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劇本《弄假成真》,《稱心如意》、《風絮》等,翻譯了《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