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茴香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茴香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小茴香為傘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tum vulgare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初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古代炮製方法】

宋代有炒(《博濟》)、微炒(《蘇沈》)、炒令香、焙(《普本》)、鹽炒、青鹽拌、黑牽牛制(《朱氏》)等炮製方法。元代有鹽炒香(《瑞竹》)的方法。明代炮製方法有所增加,主要有鹽炒熟、斑蝥制、青鹽酒制(《普濟方》)、巴豆制(《奇效》)、火炮(《醫學》)、酒浸炒(《入門》)、青鹽水拌炒(《仁術》)、鹽楝肉制(《保元》)、略炒(《景岳》)、隔紙焙燥(《乘雅》)等法。清代除沿用鹽制、酒制和炒法外,又增加了生薑制(《握靈》)、制炭(《暑疫》)、麩炒(《食物》)、吳萸制(《醫案》)等炮製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梗,篩去灰屑。

2、鹽小茴香:取淨小茴香,用鹽水拌勻,略悶,待鹽水被吸盡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即有香氣溢出時,取出放涼。小茴香每100kg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

小茴香為雙懸果,呈圓柱形,兩端稍尖,有的稍彎曲,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花柱基,有的基部有細小的果梗。分果長橢圓形,背面有5條隆起的縱稜線,結合面平坦而較寬,具深溝,中央色深,兩邊色淡,每分果有種子1粒。氣香特異,味微甜而辛。鹽小茴香顏色加深,偶有焦斑,香氣濃,略具鹹味。

【質量標準】

小茴香雜質不得過4%,總灰分不得過10.0%,含揮髮油不得少於1.5%(ml/g)。含反式茴香腦不得少於1.4%。鹽茴香總灰分不得過12.0%,含反式茴香腦不得少於1.3%。

【炮製目的】

小茴香味辛,性溫。歸肝經、腎經、脾經、胃經。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 生小茴香辛散理氣作用較強,長於溫胃止痛。用於嘔吐食少,小腹冷痛或脘腹脹痛;亦可用於寒疝疼痛。鹽制後辛散作用稍緩,專於下行,擅長溫腎祛寒,療疝止痛,用於疝氣疼痛及腎虛腰痛等。

【應用選擇】

1、生用

(1)嘔吐食少:常與白豆蔻、姜半夏、陳皮等同用,能溫脾和胃,理氣調中,用於胃寒嘔吐,不思飲食或呃逆。

(2)小腹冷痛或脘腹脹痛:常與吳茱萸、胡蘆巴、川楝子等同用,治小腹冷癖,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能收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如茴香丸(《雜病源流犀燭》)。若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清水,則常與附子、黨參、丁香、炙甘草等同用,具有溫中補虛,散寒止痛的功效。

2、制用

(1)疝氣疼痛:常與木香、香附(醋炙)、荔枝核等同用,能理氣散結,用於氣滯腹痛,諸疝脹痛,如十香丸(《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2)睾丸偏墜:常與炒山楂肉、橘核(去殼研,壓去油)、大茴香(鹽水炒)同用,治睾丸偏墜,有溫暖肝腎,理氣散結之功,如香橘散(《張氏醫通》)。

(3)睾丸鞘膜積液;常與木香、川楝子、枳殼、薏苡仁等同用,有理氣除濕之功,用於睾丸鞘膜積液引起的疼痛,如睾丸鞘膜積液湯方(《中藥臨床應用》),方中小茴香可制用或生用。

(4)腎虛腰痛:《濟生方》破故紙丸,用本品與破故紙(鹽炒)等分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100丸,空心,酒鹽湯或鹽溫送下。治腎氣虛冷,小便無度及腎虛腰痛。

【現代研究】

本品含有大量揮髮油,油中主要含茴香醚、小茴香酮、愛草腦、1,8-桉葉素1,8-cineole、茴香醛等多種成分。

對小茴香生品、生碎品、微炒品、焙製品、鹽炒品、鹽浸品、酒炒品、酒浸炒黃品、麩炒品等10種炮製品進行研究,水溶性成分測定結果表明,小茴香生碎品、鹽炒品、鹽浸品含量較高;生碎品和不同炮製品與生品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小茴香生品和鹽炙品在複方煎液的揮髮油中的有小茴香油存在,只是缺少了某些組分。小茴香經炮製後,揮髮油總量有明顯減少,而揮髮油中的組成分基本未變,各組分的相對含量變化不大,但有差別。清炒品中檸檬烯和香芹酮含量降低明顯,而對位一烯丙基茼香醚和順式一番檜烯水合物含量升高較多。

鹽製品中α-蒎烯、檸檬烯、γ-松油烯和葑酮含量降低最多,而反式一茴香腦含量有所增加,醋製品中檸檬烯、γ-松油烯和香芹酮含量降低明顯。對10種炮製品的研究表明,生品和生碎品揮髮油含量最高,酒浸炒黃品含量最低。小茴香生品、清炒品、鹽炙品3種炮製品中,以鹽炙品揮發含量降低最多。

有的實驗表明,鹽小茴香比生小茴香揮發總量減少了1.67%~8.03%。小茴香炮製後揮髮油的比重、折光率、比旋度等物理常數也發生了改變。組織微觀結構觀察表明,炮製對小茴香油管有破壞作用,可使分泌細胞破裂,油滴從油管之中擴散至周圍薄壁組織中,在炮製過程中因受熱易揮發掉,因此,炮製品的揮髮油明顯低於生品。

【附】

1、近代的炮製方法還有鹽酒醋童便制、清炒、鹽水拌勻涼乾等。

2、文獻摘錄「理氣開胃,得鹽則人腎亦治寒疝」(《分經>;)。「小茴香力薄,酒炒黃用」(《害利》)。

【總結】

小茴香雖然古代炮製方法較多,但以炒法用得較普遍,其次是鹽制和酒制。鹽制由鹽炒逐漸發展為鹽水拌炒,這是鹽製法的改進,此法沿用至今。在古方中無論治脘腹痛或疝痛都以生品和炒製品應用較多,鹽製品則用於疝痛和腎氣虛寒。 小茴香的炮製研究,目前還局限於測定揮髮油的變化,尚難說明炮製與臨床療效的關係,需加強炮製品藥理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炮製品的臨床應用方面,大凡屬於脾胃的疾病多生用,屬於肝腎方面的疾病多用鹽炙品。 [1]

【炮製方法】

1.小茴香《朱氏集驗方》:「去土石。」《衛生寶鑑》:「搗細用。」《本草述》:「淘淨。」現行,取原藥材,去淨雜質。用時搗碎。

2.炒小茴香《博濟方》:「炒。」《普濟方》:「炒令香。」現行,取淨小茴香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略具焦斑,取出放涼。

3.鹽小茴香《類編朱氏集驗方》:「鹽炒,去鹽。」現行,取淨小茴香,用鹽水拌勻,潤透,文火炒至深黃色。小茴香每100kg,用食鹽2kg。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