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維西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維西天主教堂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白濟汛鄉統維村委會小維西村。亦名聖心堂。1870年由法國人修建。是目前中國內地教會保存最為完好的中式古教堂之一。解放前,小維西聖堂附設有孤老院、醫療所,男、女學堂,學生多半是藏族。那時的小維西天主堂平時就有三、四位神父駐堂。
教堂簡介
由於雲南省內民族眾多,百多年前興建的教堂也都分別浸染上了濃郁的民族氣息,小維西教堂就是依照傳統納西族民居風格建造的。白牆、青磚、灰瓦,如果不是身處雲南,會覺得這就是一座徽州古民居,如果不是房頂上高聳的金色十字架,誰也不會聯想到這會是一座教堂。
教堂的產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視頻
小維西天主教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