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溪玩水記(周建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小溪玩水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溪玩水記》中國當代作家周建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溪玩水記

立秋前,彪哥邀我們去他的新居——鎣華山半山腰的一座小樓里。

小樓四周青山環繞,樓前綠樹陰濃;臨窗而望,遠處峰巒疊嶂,雲霧時隱時現,陽光透過,白霧閃耀着柔柔軟軟的銀光。天空藍得沒有一絲雜質,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落在逶迤起伏的山巒上。白雲在山頭捉迷藏,一會兒從這個山坳探出頭,一會兒又從那個山尖露出臉。空氣是溫潤的,沒有夏日的燥熱,也不像冬天那般乾冷,深吸一口,讓人心曠神怡,一時間竟有「稍覺塵襟豁,方知仙境深」的感覺。彪哥說,以後就住在這裡寫小說。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中午,觥籌交錯間,醉意朦朦朧朧爬上頭,下午便去了茶室品茶,美其名曰醒酒,同行的幾位女士則回了新居。茶至半下午,酒意有些消退,處於似醉非醉的神經活躍起來,有人提議去小溪里玩水。

小樓右側,有一條小溪,陽光反射,溪水泛起曲曲折折的亮光。溪上有一座小橋,過了橋,小溪向左一斜,在小樓前方蜿蜿蜒蜒,一路流入石亭江;從小橋往上,小溪一頭扎進山林深處,仿佛神龍不見其首。小樓叫「山水情」,我以為,「水」便是指這條小溪。

不一刻,來到小溪邊,立刻有一股涼意從溪水裡籠罩過來,如一襲春風輕輕拂過,渾身舒爽,酒意又減了幾分。對岸,是兀立的山峰,布滿層層疊疊的綠,翠的竹,墨的松,嫩的芽,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藤藤蔓蔓,纏纏繞繞、依依偎偎,讓人目不暇接。岸邊,有幾叢紫色繡球花,小小的,和周圍廣大無比的綠野比起來,並不起眼,但卻綻放得肆無忌憚,大有千山我獨行的意思。惹得我們忍不住仔細端詳,拍攝起其綽約的身姿。

小溪里亂石密布,或嶙峋,或圓潤,或大如丘山,或小如鵝卵。大的半露水面,小的沉入溪底,被溪水沖刷後,石上沒有一絲淤泥。溪水輕緩地流淌,在亂石間柔柔地拉起一掛掛瀑簾,潔淨如綢緞,絲滑如軟玉。細小的瀑簾,沒有驚濤拍岸的壯景,也無環佩叮噹的清脆,若仔細聽,只有細小的嘩嘩聲,悄悄傳入耳中。

溪水清澈見底,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水,涼意立刻化作冰涼,從指尖滲透,迅速進入血管,在全身遊走。很快,那種冰涼便與殘留的酒精碰撞,頭腦瞬間清醒起來。在水裡走幾步,溪底的卵石細細膩膩,頂得腳心痒痒酥酥;毛石粗糙銳利,扎得人酸酸爽爽,於是不由自主扣緊了腳趾。每走一步,便攪起一陣漣漪,溪底的石頭晃晃悠悠起來,恍如魚兒遊動的影子。

不遠處,有一亂石圍成的水潭,四五平方米,潭水如鏡,深未可知,樹影安靜地落在潭底。撿起一片石塊,往水潭裡打一個水漂,串起兩朵水花,潭底的樹影搖搖曳曳起來。瞬間,石塊無聲無息地沉入潭底,混入亂石群里無影無蹤,潭水又歸於平靜。我不禁想起柳宗元那篇《小石潭記》,「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四周「青樹翠蔓,蒙絡搖綴」。若不是柳宗元所寫的小石潭「全石以為底」,或以為便是此潭了。

左邊,一角小樓從山坳里露出來,正是彪哥的新居。陽光斜下,穿過樹梢,落在小樓上,淺赭與灰白的顏色便明艷起來,在深深淺淺的綠野中分外惹眼。小樓背後,山霧起來了,緩緩地向小樓流過來。心裡不禁一動,「白雲深處有人家」,或許便是這景象了。我有些疑惑,柳宗元見到的小石潭,何以會「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甚而「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天色向晚,一陣山風從小溪深處吹來,早已沒有了酒意。正玩得興起間,幾位女士出來了,搖搖曳曳從小橋上走過。她們說,也要來玩水。


[1]

作者簡介

周建華, 網名天台, 四川羅江人,生於1968年4月,著有散文集《天台軼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德陽市教育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