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洋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洋山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隸屬    浙江省嵊泗縣洋山鎮

面積    1.76平方公里

最高點   大觀音山(海拔141.7米)

海岸線   14.21公里

小洋山舊名羊山,與大洋山沈家灣島唐腦山等均為崎嶇列島主要島嶼,列島由83個小島礁組成,多裸岩禿石,因路崎嶇不平,得名。又一說因島上多羊而得名。又因島域較小而改稱小羊山,後又有洋山三塔山猴山等名。小洋山與大洋山同稱「海蜇之鄉」。隸屬浙江省嵊泗縣洋山鎮[1]


地理位置

小洋山島位居大洋山之北,菜園鎮西南39公里處,距上海蘆潮港30公里,面積僅1.76平方公里。西元1934年始建小洋鄉,鄉政府駐地南嶴村。居民大多從寧波溫州岱山南匯等地遷入。西元1962年屬於大衢縣。後劃為嵊泗縣。 小洋山為崎嶇列島第二大島,島呈「士」字形,南北走向,兩頭寬大高聳,中部狹小低平。長約2.5公里,寬700米,陸地面積1.76平方公里,丘陵面積佔1.71平方公里。島上群峰起伏,山勢陡峭,平地甚少,多裸岩,最高點為南部大觀音山,海拔141.7米。海岸線總長14.21公里。

行政規劃

小洋山開發較早,唐代已有居民,已損毀的羊山大帝殿建於唐貞觀4年。明、清時期與大洋山同為江浙屏障、海防要地。明嘉靖時期有官兵戍守防倭。清順治年間鄭成功、張煌言北上伐清曾會泊於該島。清乾隆嘉慶年間水師屢戰閩盜蔡牽於此。 西元1934年建小洋鄉。西元1950年7月7日解放,同年11月建小洋鄉人民政府。西元1958年改為小洋生產大隊。西元1962年與大洋灘滸徐公合建洋山人民公社,劃屬大衢縣。西元1964年6月復歸嵊泗縣。西元1966年拆洋山公社,小洋山改建人民公社。西元1984年復置小洋鄉。西元2001年與大洋鎮、灘滸鄉合併為洋山鎮

景觀

小洋山除豐富的人文景觀外,自然石景風光頗稱獨特。著名景點為石龍小觀音山摩崖群兩處,其他尚有姐妹石高泥奇沙烏龜石等。 石龍景點位在島東部的大城子山中,為嵊泗第二大石之奇觀。首先看見烏龜石,石重數噸,斜依崖頂而引首向上,又稱「石雞望空」。沿石道攀登,石龍偃臥於山深幽壑處,分上下兩條,蜿蜒於山崗之上,長約百米。細觀石紋斑駁如龍鱗,龍前端有球狀花崗石數顆;龍尾處凹陷一洞,稱石龍洞。 觀音山有古摩崖石刻 8處,山小而大石疊接,如巧匠所壘之天然碑石之山。「海闊天空」鐫於山頂岩壁石匾中,為明萬曆36年(西元1608)遊兵都司張文質書,是島上最早的一方題刻。「倚劍」二字堪稱「大字王」,鐫於西坡巨壁,每字高3.8米,寬3.5米,為明萬曆41年青田知縣舉人李楷所書,筆力遒健,豪氣撼人,是浙江島嶼中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他題刻如「鯤鵬化處」、「中流砥柱」、「水天闊處」和「海晏波寧」等。

交通

輪船:浦東東昌路碼頭乘車到蘆潮港,搭輪船到小洋山。 陸路:通過東海大橋上海市浦東新區相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