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棕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棕包

多年生草本,高約2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其上生多數鬚根,細長,肉質。莖直立,上部密生白毛,基部殘留腐爛後的葉鞘,呈棕包狀。基生葉密集,長帶形;莖生葉互生,無柄。8月開花,圓錐花序頂生,多分枝,花軸生疏柔毛,花白色至淡黃綠色。朔果卵狀三角形,種子多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小棕包

形   態; 多年生草本

拼音名; Xiǎo Zōnɡ Bāo

別   稱; 批麻草、小黎蘆

高   度; 約20~100厘米

界; 植物界

目錄

1版本一

2版本二

版本一

【拼音名】Xiǎo Zōnɡ Bāo

【別名】批麻草、小黎蘆【來源】

為百合科黎蘆屬植物蒙自黎蘆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藥。秋季採收,分別曬乾。

註:同屬植物尚有狹葉黎蘆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近前種,分布於雲南省。也作小棕包入藥。

【毒性】本品有毒,內服宜慎。中毒症狀為頭昏,嘔吐,血壓下降,心跳減慢等。

【性味】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鎮痛,催吐利水。用於跌打損傷,骨折,水腫;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鬚根0.05~0.1分(不超過0.2分),研末,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研粉敷患處。

【注意】孕婦、小兒及體弱者忌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版本二

【拼音名】Xiǎo Zōnɡ Bāo

【別名】小天蒜、細毒蒜、牛掙藥、綠蔥、小毒蒜、披麻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atrumm engtzeanum Loes.f.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蒙自藜蘆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達1.3m。近基部租0.7-1cm,具棕褐色或淺白色的膜質鞘,鞘枯死後常在先端略破裂為帶網眼的纖維網。下部葉基生,狹長圓形或帶狀,長22-50cm,寬l-3cm,先端銳尖,基部無柄,兩面無毛。圓錐花序塔狀,長15-50cm,疏生少數側生總狀花序;總軸和枝軸具短綿狀毛;花多數;花被片6,較大,伸展,質地較厚,倒卵狀匙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8-12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具柄,下部有兩個明顯可見的腺體,淡黃綠色帶白色;雄蕊6,花絲長約4mm,花葯近腎形,背着,匯合為1室;子房無毛,3室,花柱3。蒴果長橢圓形,長1.5-2cm。種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鑑別 根呈細條狀,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長8-15cm,直徑0.2-0.6mm。表面黑褐色,粗糙,根頭都有細密的橫皺紋,下端多縱皺紋。質輕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的中柱。氣微,味苦,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2-3列,外壁稍厚,呈多角形,皮層寬廣,外皮層胞排列整齊,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針晶束,並含澱粉粒,內皮層明顯,內壁及側壁增厚。木質部束9-10。呈放射狀,韌皮部位於木質部外側與其相向排列。中央髓部較小。

粉末特徵 灰白色。根被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呈螺旋狀彎曲。內皮層細胞表面觀呈長方形,壁稍厚,垂周壁呈細波浪狀彎曲。草酸鈣針晶較多,散在或成束存在於薄壁細胞中,長35-91μm。澱粉粒單粒圓球形、橢圓形、半圓形、圓多角形,直徑5-4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復粒由2-4個單粒組成。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24-74μm。

【化學成份】根含藜蘆甾二烯胺(veratramine),黎蘆甾二烯胺 N-氧化物(veratramine-N-oxide),黎蘆明靈(veramiline), 3,15-二當歸酰基計明胺(3,15-di-angeloylgemime),3-當歸酰基計明胺(3-angeloylgermine),茄啶(soanid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硬脂酸酯(β-sitoterylstearate),胡蘿蔔甙(daucasterol),蠟酸(cero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

【鑑別】

理化鑑別(1)本品橫切面在紫外燈下(65nm)觀察可見藍色熒光。

(2)取本品粉末2g,加氨水濕潤,乙醚15ml,回流5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加稀鹽酸2ml溶解,溶液分別做以下試驗:①加碘化鐵鉀試液1滴,呈橘黃色沉澱。②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呈淡黃色沉澱。③加硅鈣酸試液1滴,呈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性味】辛;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斂瘡殺蟲。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褥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每次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撒布。

【注意】孕婦、小兒及體弱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小棕包, 藥品通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