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斑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斑啄木鳥

中文學名: 小斑啄木鳥
拉丁學名:Dendrocopos minor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鴷形目
科:啄木鳥科
屬:啄木鳥屬
種: 小斑啄木鳥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小斑啄木鳥[1](學名:Dendrocopos minor),為啄木鳥科、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4-18厘米。額和頰白色,頭頂雄鳥紅色,雌鳥黑色。後頸至上背黑色,下背白色而具黑色橫斑。兩翅黑色具白色橫斑。尾黑色,外側尾羽具白色橫斑。下體灰白色,兩側具黑色縱紋。

小斑啄木鳥棲息於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闊葉林和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以各種昆蟲為食。

小斑啄木鳥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地區。

小斑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外形特徵

小斑啄木鳥雄鳥污白色或茶褐色,頭頂和枕朱紅色,有的雜有白色斑點;眼先茶褐色,眉紋黑色,耳羽茶灰色,頸側白色,後頸至上背黑色,下背白色,具黑色橫斑;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尾黑色,外側尾羽白色而具黑色端斑;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褐色,大覆羽黑色而具白色橫斑;飛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顴紋黑色,須、喉灰白色,前頸至胸灰白色或棕灰色,胸側和兩脅棕灰色,具黑色縱紋,腹白色或灰白色。

雌鳥額灰白色,頭頂至枕黑色,其餘和雄鳥相似。

虹膜紅褐色,嘴灰黑色或角灰色,腳黑褐色[2]

生活習性

小斑啄木鳥為留鳥,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取食於樹的粗枝和枝葉間,多在森林中上層活動和棲息,很少沿樹幹活動和覓食。

有時沿着樹枝邊覓食邊鳴叫,鳴聲為單音節,似「zha--zha--zha」。飛翔疾速,兩翅一張一閉,成波浪式前進。叩擊聲較大斑啄木鳥慢且弱。

主要以天牛成蟲和幼蟲、小蠹蟲、鞘翅目和雙翅目昆蟲、螞蟻、蚜蟲、蠅類等各種昆蟲為食。

棲身環境

小斑啄木鳥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闊葉林和混交林中,秋冬季節亦常到林緣次生林、道旁或地邊疏林、庭院和果園中活動和覓食。

生長繁殖

小斑啄木鳥的繁殖期為5-6月。4月初即開始配對和出現求偶行為。雄鳥常追逐雌鳥於林冠間飛來飛去,並不斷發出「ga-ga-ga-」一連串短促而響亮的叫聲。營巢於闊葉樹洞中,巢洞由雌雄鳥啄鑿而成,一般多選擇在樹心腐朽的樹木上。不利用舊巢,每年都要重新啄巢洞。洞口多為圓形或近圓形,距地高3-9m。洞口直徑為2.6-3.2mm,洞內徑為6-13cm,洞深16-22cm。巢內無任何內墊物,僅有少許木屑。每窩產卵3-8枚,卵白色,為卵圓形。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4天。雛鳥晚成性,由雌雄親鳥共同覓食餵雛,大約經過21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離巢飛翔[3]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拉克、意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挪威、波蘭、荷蘭、黑山、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聖馬力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英國、烏克蘭。

中國分布:分布於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和遼寧。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小斑啄木鳥指名亞種 Dendrocopos minor minor Linnaeus, 1758
2 小斑啄木鳥東北亞種 Dendrocopos minor amurensis Buturlin, 1908
3 斑啄木鳥新疆亞種 Dendrocopos minor kamtschatkensis Malherbe, 1860

種群現狀

小斑啄木鳥的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小斑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赤胸啄木鳥(亞成)與大斑啄木鳥小斑啄木鳥的簡易識別

赤胸啄木鳥(亞成)的特徵:頭頂紅色,腹部有明顯黑色條紋;

大斑啄木鳥的特徵:枕部紅色,腹部沒有斑紋;

小斑啄木鳥的特徵:頭頂紅色,腹部沒有斑紋;

這三種啄木鳥的共同特徵:背上有黑白斑紋[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