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是小安的列斯群島特有的一種大型蜥蜴,全長在120厘米左右。主要是草食性的,吃多達100種植物的葉子、花朵、果實及芽。由於棲息地的破壞、野生掠食者、捕獵及混種都令它們的數量急速衰落。人工繁殖也只有兩個成功個案。小安的列斯島鬣蜥壽命15歲左右。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目: 有鱗目

科: 鬣蜥科

屬: 美洲鬣蜥屬

種: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

體長:39-43厘米

體重:2.6-3.5公斤

生命:15歲左右

食性:草食性

繁殖:每次產卵8-18枚

習性:成年鬣蜥多生活在樹上

分布:加勒比海地區

外形特徵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頭體長39-43厘米,重量2.6-3.5公斤,平均尾長80厘米左右。雄性比雌性大。 小安德烈斯島鬣蜥的面部很大及短,但沒有美洲鬣蜥尾巴的斑紋。它們也沒有美洲鬣蜥耳孔下又大及圓的鱗片。不同群落的小安德烈斯島鬣蜥顏色也有不同,但一般都是呈灰色,腹部有綠色疙瘩。它們的頭部鱗片很大及呈象牙色。雄蜥的頜是粉紅色的,眼睛周圍的鱗片是藍色的。雄蜥的大腿內側有股孔,在繁殖季節可以分泌出信息素。

生態習性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棲息於低海拔熱帶雨林、紅樹林和灌木叢中。成年鬣蜥多生活在樹上,幼鬣蜥主要在地面活動。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主要是草食性的,吃多達100種植物的葉子、花朵、果實及芽。但由於植物中鉀的含量較養份多,故它們需要吃大量的植物來滿足代謝的需要,這卻影響了它們的滲透調節。它們像大部份的蜥蜴般是不能製造比體液濃的尿液,而要像鳥類般從鼻鹽腺以尿酸鹽排出身體內的氮。

生活習性

小安德烈斯島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要在早晨進食,吃多達100種植物的葉子、花朵、果實及芽,也吃其他類有毒植物。由於植物中鉀的含量較養份多,故它們需要吃大量的植物來滿足代謝的需要,這卻影響了它們的滲透調節。它們像大部分的蜥蜴般是不能製造比體液濃的尿液,而要像鳥類般從鼻鹽腺以尿酸鹽排出身體內的氮。 這種蜥蜴在雨季時更多的吃水果,這使它變得更加強壯,但有時也吃肉。譬如蛇蛋、鳥、負鼠和小蜥蜴。 小安德烈斯島鬣奔跑敏捷,它跑起來,動作非常敏捷自如,疾穿宛若閃電。它既可從靜止狀態,迅速地衝出起跑點,也可利用衝力,機敏地跳越障礙。特別是用後肢奔跑時,細長的尾巴伸向後面,對身體起着巧妙的平衡作用。 跳躍能力是它第二個特長。它能以全速力量,從樹上連爬帶跳地下達地面,躍過許多複雜的障礙物,跳躍高度可達數米。行動之快,使你真有點應接不暇。即使最好的眼力,也難看清它在克服障礙時那種神奇的動作。美洲鬣蜥所以能夠跳躍,並非它有什麼彈跳絕技,而主要靠高速和全身的協調動作。高速能使衝力加大,有助於起跳和騰越。全身各部位的高度協調,能使它在奔跑中保持平衡。不論障礙多大,距離多高,都不會使它脫離前進的軌道,也不會使它摔得鼻青臉腫。 最奇異的是它的第三個特長:涉水潛逃能力。據目擊者說,小安德烈斯島鬣在遇水或在無法改變方向的危臨時刻,能夠機靈地用後足在水面上行走,越過幾米遠的水域,然後潛水逃遁。查其原因,一是身體矯小而輕盈,前進速度較快;二是足趾撐開後有發達的皮皺,使它在較短的距離中不會下沉淹死。

生長繁殖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是一夫多妻制的,在繁殖季節一個雄性最高會有7個雌性伴侶。雌性產卵於地下隧道狀巢穴中,每次產卵8-18枚,孵化期大約3個月。幼鬣蜥2-3歲性成熟,壽命在15歲左右。

地理分布

小安的列斯島鬣蜥分布在小安的列斯群島的聖巴托洛繆島安圭拉聖馬丁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安地卡島瓜德羅普、多米尼克及馬提尼克。

生存狀況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小安德烈斯島鬣蜥列為瀕危。在島內是禁止捕獵它們的,但其執行卻遇到重重的困難。它們另外也受到失去棲息地及入侵的野狗等掠食的威脅。不過,最大的威脅其實是來自它們同屬的物種。美洲鬣蜥被引入到小安的列斯群島並成為入侵物種,直接與它們就食物及資源進行競爭。再者,美洲鬣蜥也會與它們混種,令它們的數量大幅下降。 在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切斯特動物園(Chester Zoo)、孟菲斯動物園(Memphis Zoo)及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都有飼養小安德烈斯島鬣蜥。所有的都是來自多米尼克。飼養它們及人工繁殖非常困難。雖然曾進行交配及生蛋,但大部份的蛋都是未受精的,目前只曾在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有兩次成功繁殖的紀錄。

知 識

小安德烈斯島鬣蜥的種小名是拉丁文的「特別」。它們最初是由奧地利自然學家Josephus Nicolaus Laurenti於1768年描述。 小安的列斯群島(Lesser Antilles )亦譯小安地列斯群島;舊稱加勒比群島(Caribbees)。又名「加勒比群島」。西印度群島中安的列斯群島東部和南部的島群,包括維爾京群島、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和委內瑞拉以北海面上的許多島嶼。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1981),以黑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為主。大部分島嶼通行英語。東部島群南北走向,分內、外兩列島弧,內弧為火山島,外弧是石灰岩島;氣候濕熱,降水豐沛,多颶風。南部島群東西走向,系安第斯山北段支脈的延伸,多為低丘或山地;除特立尼達島外降水較少,乾濕季分明。經濟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甘蔗、香蕉、海島棉、葛薯、蔬菜等。有小規模家畜飼養業和漁業。工業較薄弱,主要有製糖、釀酒、軋棉、水果加工、石油提煉等。多冬季療養地。[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