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小(陳言再敘)
![]() |
《小城的小》是中國當代作家陳言再敘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城的小
入住縣城多年,對小城日漸喜歡。但我,好像從未分明,是喜歡小城,還是喜歡小城的小。
話說小城,得說春秋祠的雕龍畫鳳,得說上橋下橋與茶馬古道,得說玉皇冠的丹岩赤壁,得說永寧河與竹筏縴夫。這江南小城,神似烏蒙山系的句點,集綿綿山嶺之神韻,匯潺潺溪流之靈犀。這邊陲小城,早得名永寧,安康一方百姓。這紅色小城,紅軍小勝過境,留「營盤山桔紅」美名。這四季分明的小城,酷似樸素的晴雨,陽光與笑容喜於色,甘露與溫情樂於胸,從容衛家國,勤勉守崢嶸。
我對小城初始的認知,起於童年時代叮噹無邪的夢想。小城有條挑水巷,幾曾布滿了語文老師留給山里孩子構築理想的紅磚高牆。自打我就讀小城師範,就希望能入住小城。直到來小城初為人師,直到在小城辦班買房,直到接父母到小城居住,我才發現,早些年的小城居客,已經遷搬到中城或大城。我等入住小城新區,大半是鄉土居客。老人們談論的話題,多有田地耕種,多是鄉鄰家長,常聊上山勞作,還聊玉米紅薯。在小城新區,來自鄉下的老人時常聚集小區外面的八字形長亭,分坐兩邊,不知誰先啟問,然後相互接應,互有問答,便一致聊開了。由此聊過三五次,於是互有串門,相互為友,相互親近,讓小區更有歸屬感,讓小區更具家園的味道。雖說小城新區不具大城市的所謂高大上,但小城新區的老人,互不陌生,更不冷漠。相反,他們早出晚歸,一來二去,相互碰面時,話里話外之間,流露更多的,是山里泉水一般的親切與平和。
我母親健在的時候,結識了不少聊友,通常是二人起聊,三五不多,每每都能自得其樂。沒人聊天的時候,母親喜歡去菜市場走走。似乎只去聞一聞菜根附帶的泥土氣息,或者去看一看似曾相識的籮筐和扁擔,或者只是碰碰運氣,看看能否遇見一兩個沾親帶故的鄉親鄉鄰。難怪小城的菜市場那麼擁擠,許是諸如母親一樣的同類居多,她們只是看看不買罷了,她們已經習慣小城的小,不怕走失罷了。
如今,母親走了,大姐也走了,我這個住在小城的鄉村來客,居然也愛上買菜。我去菜市場,總是希望能見到像母親或像大姐模樣的鄉鄰,總是希望能感受她們純樸和善良的初心,讓我的良知如同路遇一份久違的親近。總之,鄉下進城賣菜的男女老少都讓我喜歡,和他們說說鄉音,談談鄉情,聊聊鄉下過往。每每這樣的時候,我雖然身在小城,內心卻能嗅到鄉土氣息的溫馨與寧靜。
我喜歡這樣的小城,喜歡在周末時分,穿過濕地公園,穿過魚鳧公園,走進綠水青山,與飛鳥草蟲做伴,與林間古木依偎,仰望藍天白雲,共享時光之靜默。或是行走小城東郊的小溪邊,靜聽流水孱孱,閒賞庭院花開。或是佇立月亮湖岸,細聞聲聲竹笛。若是碰上三五個電吹管手齊聚月亮湖中心小亭,齊奏幾首老歌。你會忽略湖面碧水雲天之類的流動風景,你會微閉雙眼,去聆聽這座別樣的小城,幻想耳際之外,別有一番音韻,盈盈飄忽其中。
或許,我喜歡小城的小,是因為它不拒鄉音,不擠鄉情,不排斥方言土語,讓我的農民父母,有過幸福舒適的晚年。我還喜歡小城的小,是因為它能讓我:日日見青山,閒暇入山林。身處凡塵外,草木亦知情。 [1]
作者簡介
陳志,筆名陳言再敘,教師,四川省瀘州市作協會員,網絡小說3G書城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