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協鎮,隸屬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地處新泰市西南部,東鄰新汶街道,南連劉杜鎮,西接谷里鎮,北與翟鎮、西張莊鎮相接,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39.0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協鎮戶籍人口48068人。 [1]

1962年,為小協公社。1984年,為新泰市新汶辦事處小協鎮。1985年10月,為小協鎮,屬新泰市。 截至2020年6月,小協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小協村。

2011年末,小協鎮財政總收入4.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51萬元,增值稅2.1億元,企業所得稅3231萬元。 截至2019年末,小協鎮有99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84個。

  • 中文名 小協鎮
  • 行政區劃代碼 370982102
  • 行政區類別 鄉鎮
  •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
  • 地理位置 新泰市西南部
  • 面 積 39.07 km²
  •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小協村
  • 電話區號 0538
  • 郵政區碼 271221
  • 氣候條件 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正覺寺 雷山
  • 車牌代碼 魯J
  • 人 口 48068人(2019年)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屬新泰縣橫山坳。 民國三年(1914年),屬永和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五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孫村區。 1958年,成立孫村公社。 1959年10月,屬新汶市。 1962年,為小協公社。 1984年,為新泰市新汶辦事處小協鎮。 1985年10月,為小協鎮,屬新泰市。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小協鎮轄郭家泉、陳家莊、陳角峪、柏角峪、李家莊、雲明、臥龍、大協、碗窯頭、大溝、躲莊、橫山、安家莊、西牛、龍泉、南嶺、雷明17個村民委員會,小協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小協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小協村。

小協鎮區劃詳情

  • 小協社區
  • 安家莊村
  • 雷明村
  • 龍泉村
  • 西牛村
  • 南嶺村
  • 臥龍村
  • 躲莊村
  • 大溝村
  • 雲明村
  • 陳家莊村
  • 李家莊村
  • 碗窯頭村
  • 郭家泉村
  • 橫山村
  • 陳角峪村
  • 柏角峪村
  • 大協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協鎮地處新泰市西南部,東鄰新汶街道,南連劉杜鎮,西接谷里鎮,北與翟鎮、西張莊鎮相接, [3]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39.07平方千米。 [4] © 2022 Baidu - GS(2021)6026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地形地貌

小協鎮境內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北部為平原。最高點位於法雲山,海拔491米;最低點位於光明河與柴汶河交匯處,海拔150米。

氣候

小協鎮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降水量715.2毫米,極端年年最少雨量422.1毫米。

水文

小協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柴汶河、光明河。柴汶河全長7.2千米,光明河全長3.5千米。

自然災害

小協鎮的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

自然資源

小協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炭,石灰岩。地下水資源豐富,是新泰市水資源保護地之一。

人口

2011年末,小協鎮轄區總人口5.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580人,城鎮化率61%。另有流動人口2100人。總人口中,男性27078人,占52.0%;女性24958人,占48.0%;18歲以下8730人,占16.8%;18~35歲11696人,占22.5%;35~60歲23087人,占44.4%;60歲以上8523人,占16.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族5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3.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34人。 截至2017年末,小協鎮常住人口47549人。 截至2019年末,小協鎮戶籍人口4806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小協鎮財政總收入4.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51萬元,增值稅2.1億元,企業所得稅3231萬元。 [3] 截至2019年末,小協鎮有99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84個。 [4]

農業

2011年,小協鎮有耕地面積9780畝,荒山面積0.2萬畝。經濟林面積0.8萬畝。 2011年,小協鎮農業總產值達2億元。 小協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7萬噸,人均129千克,其中小麥0.3萬噸,玉米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核桃,年產量達25噸。 小協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8萬羽。 2011年,小協鎮漁業出產淡水產品50噸。

工業

小協鎮的工業以煤炭、化工、造紙、機械加工、機械製造、塑料製品等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99.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6億元,工業企業298家,職工16026人。

商業

2011年末,小協鎮有商業網點468個,職工2680人。 2011年,小協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3.9億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70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小協鎮有5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億元。

郵政業

2011年,小協鎮郵政業務總量150萬元。

電信業

2011年,小協鎮電信業務收入800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小協鎮有京滬高速、磁萊鐵路、蒙館線3條主幹道路過程。 2011年末,小協鎮開通公交線路3條,日發客運汽車210班次,日均客運量4000餘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小協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圖書室20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3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協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780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5所,在校生1461人,專任教師155人;初中1所,在校學生482人,專任教師103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小協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6萬元,占財政總支出1.5%。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小協鎮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各類科技人才168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小協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另有門診部(所)18個;病床3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7張,固定資產總值184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67名,其中執業醫師102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142人。 2011年,小協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3萬人次。18個村(居)實行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小協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77.8%的村(居)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7%。

社會保障

2011年,小協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戶,人數28人,支出4.1萬元,月人均168元。醫療救助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人次,共支出0.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0戶,人數937人,支出86萬元,人均76.5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1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5人。社區服務設施5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社區服務站20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8萬元,使69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萬人,參保率達70%。

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小協鎮共有線電視用戶6700戶,入戶率達5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小協鎮有郵政局1處,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期刊5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5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1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92%;移動電話用戶1.5萬戶,寬帶接入用戶4000戶。

水利

2011年,小協鎮有大(一)型水庫1座(光明水庫),庫容1.2億立方米。

給排水

2011年末,小協鎮有集中供水設施4處,鋪設供水管道24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供水70萬立方米;排水管道7千米,污水處理廠2座,日污水處理能力90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供電

2011年末,小協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

供熱

2011年末,小協鎮供熱管道總長度11千米,供熱面積48萬平方米,居民供熱普及率為61%。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小協鎮有綠地廣場4個,綠化面積4500平方米,道路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小協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小協村而得名。

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