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北商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北商場
圖片來自 美美網

小北商場,位於臺南市北區的攤販中心,昔日與東帝士百貨形成著名的「小北商圈」。又稱為小北觀光夜市小北夜市小北仔夜市又稱小北仔夜市,位於本市西門路四段的道路上,開幕迄今已有十六年。

想品嚐道地台南傳統小吃,就一定要到台南市小北觀光夜市,自從在台南市政府及經濟部商業司整體輔導後,不但整體環境大幅改善外,日前更積極改善飲食的精緻度及加強美味感,將台南傳統小吃特色發揮極致,可望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風貌,奠定台南市小北觀光夜市在傳統美食上領先者的角色。名聞全省生意興隆,為台南市唯一民有經營規模最大之觀光夜市。

歷史簡介

過去曾有很多攤販聚集在臺南的西門圓環(舊稱「小公園」)一帶。1962年,位在賊仔市(永樂市場)的攤販遷移到赤崁樓邊營業,當時的赤崁樓週邊為防空空地,而攤販就在文昌閣下做生意,景觀雖特殊,但卻很不雅觀,民權路派出乃與民政局所計劃,將攤販遷移至民族路兩旁營業,即「民族路夜市」。

  • 1967年,西門圓環的攤販集中處遭拆除,有三十餘攤則遷到民族路繼續營業,民族路夜市的規模日益龐大。
  • 1968年,市警二分局著手制訂了「民族路夜市管理計劃」,從此民族路夜市納入管理.而原先只在赤崁樓及石精臼一帶的民族路夜市,也向東延伸到公園路口;後來更由公園路口又延伸至中山路口,民族路夜市之名聲,遠播全台。
  • 1982年,民族路夜市攤販與兩側商家的紛爭漸趨白熱化,除交通問題外,衛生問題更是一再被提出,至1983年7月底,最後蘇南成市府決定,自9月1日起民族路禁止設攤,自此,民族路夜市將成為歷史。
  • 1984年3月,在省議員蔡介雄的奔走下,民族路夜市的攤販在小北路(現為西門路四段)的學校用地重新復業,名為「府城攤販臨時集中場」,對外名稱「小北觀光夜市」,1986年東帝士百貨開幕,小北夜市步入黃金全盛期。
  • 2001年,東帝士結束營業,小北觀光夜市的繁榮景緻不再。
  • 2008年4月,地主要收回土地,故臺南市政府拆除部分市場[1]
  • 2008年6月,新生的攤販集中場誔生,並正式更名為「小北商場」。

商場概略

  • 小北商場坐落於西門路四段,介於名佳美百貨(該地點已結束營業)與東帝士百貨(已拆除)之間,商場的中央有小型廣場,是一個結合府城知名小吃、四季水果、冷飲冰品、服飾、鞋帽及各式精美百貨之綜合型商場。
  • 雖然對外稱做「夜市」,但部分的攤販在白天也是有在營業。全盛期有400家攤商,但受到近年來景氣不振影響,加上東帝士結束營業、各大型夜市的競爭,攤商數量逐年下滑,如今不到200家。[2]

周邊景點

開基天后宮、大觀音亭興濟宮、三山國王廟、開元寺、西華堂、台南公園、東豐商圈。

特色小吃

鱔魚意麵vs花枝羹、蝦仁羹、炒牛肉、臭豆腐、魚麵、雞蛋臭豆腐、蝦捲、綠豆湯、小北平餡餅粥、昌津柴魚。

參考文獻

  1. 台南人的小北仔(上),於2014年3月9日查閱。
  2. libertytimes.com.tw,南市小北夜市大火 20店家燒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6-30.,2010年7月31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