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兒推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小兒推拿的治療體系形成於明代,以《保嬰神術按摩經》等小兒推拿專著的問世為標誌。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穴、線狀穴、面狀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平穩着實,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對常見病、多發病均有較好療效,對消化道病症療效尤佳。別稱:小兒按摩。[1]

推拿手法

由於小兒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着實。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運法、捏法、擦法、搗法、捻法、刮法、搖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故現稱「複式操作法」,如黃蜂入洞、打馬過天河、運水入土等。

常見問題

  • 見熱即退
  •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一旦發熱,就用退燒藥退燒,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沒有弄清楚發熱的原因之前,輕易退燒,常會掩蓋病情,而且會降低幼兒的抗病能力,對診斷和治療都十分不利。
  • 見咳必止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咳嗽便急於給孩子服用各種止咳藥,這種做法可以暫時緩解咳嗽的症狀,但卻使大量的痰液和病菌堆積呼吸道內繼發細菌感染,嚴重導致肺炎等疾病,一定程度的是身體自己排除細菌的方式,一定要辨寒熱虛實給予治療,盲目止咳只會加重病情。

  • 見瀉必止

有些家長見寶寶稍有腹瀉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腹瀉,一律服用止瀉的藥物,甚至輸液,豈不知盲目用藥會造成孩子腸道菌群的嚴重失調,導致腹瀉時好時壞,遷延難愈轉變成為慢性腹瀉。

  • 見弱即補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身體瘦弱,認為孩子缺營養需要進補,動輒雞鴨魚肉,牛羊肉,更甚至海參鮑魚,殊不知孩子屬於純陽之體,過多的能量補充會導致孩子內熱,加重孩子的胃腸負擔,本來就弱的脾胃會雪上加霜,虛不受補,所以最好的補養就是易消化好吸收,脾胃功能慢慢增強,身體才會更好。

  • 病好即大吃

有些家長孩子生病期間沒敢給孩子多吃,等孩子症狀稍好,立即加強營養,要把生病的損失的找回來。這樣做會加重讓剛剛開始恢復的胃腸的負擔,導致積食或者是反覆感冒,遷延難愈,飲食要慢慢增加,不可過急。

  • 見內熱吃冷飲

有些家長看孩子平時能出汗怕熱,就認為可以吃些冷飲中和一下,殊不知這樣會導致脾胃受寒而上焦更熱,久而久之,中焦堵塞,腹中硬結,所以不管熱性體質還是寒性體質孩子都不能吃冷飲和超量水果,易傷脾胃。

  • 忽略保健調理

有些家長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總存在一下僥倖心理,如小兒出現睡眠欠佳,食慾下降,大便惡臭,小便赤黃,口氣臭穢,目赤煩躁,手腳心熱,夜汗過多等一系列小的症狀時採取觀望的態度,一旦小兒發病時,又驚慌失措,病急亂投醫,結果導致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增加家長的精神和經濟方面的負擔,「上醫治未病」小兒推拿防病大於治病也就是這個道理。小兒推拿保健的目的不是不得病,而是通過小兒推拿保健增強小兒自我調節能力,提高免疫力從而達到小兒能夠自我抗病,少得病為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

  • 認為推一次就該有好轉

有些家長常抱着試試看推拿的態度,認為一次就該有效,沒有效果就是不管用,小兒推拿是通過經絡調整五臟平衡陰陽來達到治病的方法,有的病位清淺,調理的效果就很快,有的病位深,調理就需要一個過程,還有孩子的個體反應與經絡是否通暢都會影響推拿效果。[2]

禁忌證

小兒推拿療法治療範圍廣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況不適合使用,如下:

  1. 皮膚發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
  2. 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 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 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 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兒疾病的病理特點決定了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影響疾病的愈後轉歸,故推拿療法應由專業醫師執行,且必要時需配合內治法協同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