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封疆大吏 見佛放光——陶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封疆大吏 見佛放光——陶侃
圖片來自搜狐網

封疆大吏 見佛放光——陶侃,陶侃觀此瑞祥,便傾心佛法,將文殊金像安置在武昌寒溪寺,後欲遷荊州,即令一百民夫都不能移動,遂打消此一念頭。後東林寺慧遠大師駐錫廬山,請迎供養,陶侃應允。派人起請,舉止飄然,運行之中,乃無艱難險阻,如此之靈感,唯是因人而已矣

原文

陶侃(259-334),字士衡,東晉廬江潯陽(今湖北黃梅)人。早年喪父,刻苦攻讀,後任縣吏。志潔高尚,為張華、顧榮器重,先後參與鎮壓張昌、杜弢起義,征討陳敏割據勢力,功高蓋主,王敦忌妒,除為廣州刺史。王敦亂平,以征西大將軍還兵鎮守荊州。咸和三年(328)應溫嶠固請奉為主帥,平定蘇峻、祖約之亂,內任侍中、太尉,都督荊州、交州軍事。為政慎密,勤於職守,勵人惜時,清譽當世,事跡譽於國中,傳於後世。

陶侃初對佛法不十分信任,在任廣州刺史時,經常夜夢五台山眾僧跟從乞食。陶侃不以為意,及至在南海建築旗壇之時,漁人經常看見海濱流光數丈,經日不絕,往告陶侃。侃即派人打撈,不多時,便從海底撈起一座金佛像,抬上船。見金像座下刻有銘文,稱是阿育王所造的文殊菩薩像。陶侃讀梵書,梵書曰:;昔阿育王統閻浮,斆鬼王制獄,悲殘酷毒不堪。文殊菩薩乃在湯鑊之中現身,火滅湯冷,生青蓮華。地獄吏卒告訴阿育王,王心感悟,即日毀獄,造八萬四千塔,並文殊菩薩之像,散步天下,這一尊乃是其中之一。

陶侃觀此瑞祥,便傾心佛法,將文殊金像安置在武昌寒溪寺,後欲遷荊州,即令一百民夫都不能移動,遂打消此一念頭。後東林寺慧遠大師駐錫廬山,請迎供養,陶侃應允。派人起請,舉止飄然,運行之中,乃無艱難險阻,如此之靈感,唯是因人而已矣。即是說,陶侃有緣方獲海底文殊菩薩金像,慧遠有德才能有幸供養神聖之文殊像。所以,當時有諺語云:;陶唯劍雄,像以神標;雲翔泥宿,邈乎遙遙。[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