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封建餘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封建餘音,封建迷信之在中國,可說是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而存在。就君主之尊而論,三代以下,就有了頌聖之聲,有人把如地如天,如日如月,何私何親,唯名之節這類絕對化的形容辭奉上,

原文

封建迷信之在中國,可說是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而存在。就君主之尊而論,三代以下,就有了頌聖之聲,有人把「如地如天,如日如月,何私何親,唯名之節」這類絕對化的形容辭奉上,於是形成了絕對權威的地位。所謂「天縱聖明」,得自天授,哪怕是昏君混蛋,都可藉「天命」以掩飾,臣民不得異議。到了後來,更演變成「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封建的等級制日見森嚴。而唐代的韓愈則以煌煌大文崇拜君權,他在《原道》中竟然這樣歌頌: 「嗚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這就是著名的「誅民」論。

既然封建統治者如地如天,如日如月,當然具有千秋萬世之資了,於是又演變成「萬歲」的尊稱。漢武帝最樂於聽臣民的「山呼萬歲」。他說: 「朕親登崇高,御火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於是「萬歲」就流行不衰,後世更為熾烈了。

中國受封建等級的毒害太深了,受「萬歲」之苦也久了,影響之深遠,至今仍可成議論的話題,雖然早已沒有了更專制的權力結構。

只有睿智無私的政治家,才懂得擯棄「萬歲」尊稱的意義,其中孫中山就是一個。

據文件記載,1912年4月20日孫中山從上海乘「聯鯨」號抵達福州時,都督孫道仁就打着「孫總統萬歲」的旗幟歡迎,卻被孫中山當面譴責: 「共和國的總統卸任就是平民,怎麼還可稱總統?」 「萬歲是封建專制皇帝硬要官民稱他的,我們革命先烈為了反抗『萬歲』,犧牲了多少頭顱?流了多少血?我如接受這個稱呼,如何對得起許多先烈呢?」於是他拒絕登陸,迫得孫道仁驚惶謝罪,把旗子換了。

孫中山不愧是偉大的民主主義的先驅。他為 幾千年來的 「古國古」樹立了一個楷模,到今天重溫這段軼事,仍然令人感佩!

只有昧於歷史的人,才被「萬歲」所陶醉。但是歷史也十分無情,「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封建史上的一些「萬歲」人物,就是在老百姓這個口號下被否定的。以此推理,封建的等級制也必然隨着時代的變化、發展,被送進歷史博物館去。

(1984年1月19日香港《文匯報》) 雜文《封建餘音》原文及鑑賞

賞析

標題是《封建餘音》,但通篇卻覓不到一個「音」字,而讀完全文又感到「封建餘音」不絕於耳。這篇雜文的構思確實別出心裁

作品的重心是剖析封建意識、等級觀念所形成的歷史積澱。這無疑是一個牽涉面很廣、關涉到幾千年封建史的大問題。對於這樣一個大問題,在短短几百字的篇幅內把它說清楚、說透徹,談何容易! 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 他沒有一般地談封建餘毒以及這種餘毒的危害,而是緊緊抓住「萬歲」這一尊稱,這一呼號,談它的產生,它的演變,它的毒害,以及那些睿智無私的政治家對它的摒棄,這就如同牽牛牽住了牛鼻子,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癥結和要害。歷史確實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萬歲」這一稱呼來源於封建的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愈森嚴,便貴者愈貴,賤者愈賤,以至封建統治者被吹成是「如地如天,如日如月」,當然就該以「萬歲」稱呼了。可見,「萬歲」這一稱呼是封建等級觀念的集中表現。可悲的是,歷史發展到現代,本來已經剷除了「萬歲」的權力結構,但「萬歲」的影響仍然需要繼續清除。

痛定思痛,善莫大焉。這篇作品發表於1984年初。當時,我們的共和國在三中全會路線的光照下,已經結束了長期困撓我們的「萬歲」年代。但是,「萬歲」的呼號聽不到了,不等於產生「萬歲」的土壤——等級觀念也一下子被剷除了。事實上,「中國受封建等級的毒害太深了,受 『萬歲』 之苦也久了,影響之深遠,至今仍可成議論的話題。」[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