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封山拾秋(馮雲香)

封山拾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封山拾秋》中國當代作家馮雲香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封山拾秋

大自然是最無私和慷慨的,她賜予世間最美的四季風景。在季節輪迴的秋,輕捻一朵野花,撿拾一枚落葉,體會生命狂歡勁舞的韻律。其實,發現就是生命的美、力量和價值。

我走了很久的路,等了好幾個季節,終於掀開了秋姑娘神秘的面紗,原來她是如此驚艷,就像我想象中前世今生期許的新娘,溫婉、毓秀而又羞赧和嫵媚。恰似那一低頭的溫柔,我的心已經醉了。當我面對如此炙熱燃燒的火一般的紅葉,我只想捷足先登去擁抱你,然後攬一簾秋色入懷,幻化成無數詩意的靈感,賜予你相同熱情的讚美。我想寫一首輕靈浪漫的詩給你,我想畫一幅色彩濃重的畫給你;我想唱一首深情溫婉的歌給你。

適逢深秋的周日,聽說故鄉岱崮鎮封山的紅葉正紅,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賞,其中也不乏大批的文學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我是一位鍾情於寫作小女子,自然不會放過身邊的風景。於是邀約文友二三,共赴一場紅葉之美宴。

車行大約一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封山腳下。站在山腳,舉目仰望。一層霧氣正在太陽的光里上演一場雲蒸霞蔚的壯麗景色。太陽從東邊水庫那兒慢慢升起,爬上東山頭。而這片紅葉林正是坐東向西,太陽光正灑在雲纏霧繞的封山頂上。封山就像一位娟秀的女子,在輕霧中似披着火紅的浴衣一般,有一種欲蓋彌彰的美。一會兒,她將向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展示她秀美的容顏。此時,忽然又覺得她多麼像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還未彈動琴弦,還未舒展歌喉,就已經傾倒了無數探訪者。

這兒的紅葉林從山頂一直燒到山腰。我們一邊往上走,一邊抬頭觀望。隨着雲霧消散,封山終於退去了面紗,露出了她那俊秀婷婷的身姿和嬌美的面龐。只見封山紅葉林呈現出巨型扇面的形狀,那扇面由自然是密不透縫雜樹構成,此時只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就是層林盡染和疊翠流金。就像一幅濃濃墨重彩的中國畫的扇子,實在令人遐想萬千。如果我是一位神人,定可以將它摺疊在手,指點一方江山的。

走過了一段較為平坦的山路,兩旁全是掛滿紅紅果實的蘋果樹,果農們正在採摘蘋果。再往上走,就來到了半山腰,道路也越來越陡峭,上去這段陡路,就是真正的紅葉林了。上去一個小懸崖,分出兩條小道,從左邊繞或者從右邊繞,轉一圈再回來。選哪條路呢?我和朋友說:「走中間吧,創出一條新路。不走尋常路,也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弓着身,我們一邊攀着樹木和岩石,一邊撿起林子裡的枯枝當拐棍,往上攀登。林子裡的樹密密麻麻的,叫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雜生在一起,所以組成了紅黃綠參差錯落的色彩,讓整片山林美不勝收。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調色師和畫家。置身紅葉林中,從不同的角度取景,遠景近景的拉伸,虛實的結合,仰視還是俯瞰,大家在林中愉悅地取景拍照和錄像。

此時,聽到遊客們遊興大發,站在山石和林間相互吆喝與唱和的,忽然感受到回歸自然的一種本真在周圍彌散。你聽,動聽的沂蒙山小調在山妹子的口中哼唱,不時又聽見粗獷漢子的唱和的聲音在林子間迴蕩,偶爾會驚飛一兩隻不知名的小鳥。身處茂盛的紅葉林,地上鋪滿了厚厚的落葉和松針,剛下過幾場秋雨,偶爾會撿到蘑菇。走累了,坐在乾淨的山石上休息,看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的金色翅膀。撿起或採摘一枚紅紅的五角楓葉,看看秋霜染紅的葉脈,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和心疼。

從沒有想過,這麼多年來,匆匆來匆匆去,故鄉本土的紅葉會帶給我這麼震撼的美。從沒有想過,故鄉的秋天竟然也會美到如此極致,令我挖空心思找尋合適的詞語去描摹、去讚美。我忽然感到這秋葉的美不同於春花的滿眼富貴和繁華,而是有了一絲悲涼和失落的壯美。在這裡,我不為春花寫情詩,只為秋葉唱讚歌。因為這樣的美不僅令人心醉,也會令人心疼。

曾經聽詩人們寫過什麼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是的,面對漫山的紅葉,它們寂靜無聲,彼此深情對視,又熱烈擁抱,它們用這樣的方式對抗着秋風秋雨和秋霜。在這個季節,它們積聚了畢生的力量和信念,越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越是奉獻出自己最美的容顏。不為人們的讚美,不為贏得掌聲,只是為了展示生命最後的燦爛和最極致的輝煌。樹葉其實也是有情感的,誰生來也不是為了走向死亡,可是誰都逃脫不了死亡。樹葉的一生其實都是在走着上坡路,它從萌生到長大到衰老,到歸入泥土,它的每一天都是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深邃,越來越飽滿,從來沒有怯懦和悲涼。你看,在秋霜和寒冷麵前,它們展示生命中最光鮮靚麗的色彩,毫不畏懼,毫不瑟縮。即使被秋霜打敗,它們也悠悠旋轉着,飛揚着落下。在某一個清晨,或某一個黃昏,它們的身體如春花的花瓣,如翩翩飛舞的彩蝶,如敦煌壁畫中仙女衣袖間飄落的花朵。也許明天,不,也許就是下一秒,它們就將離開枝頭,離開夥伴,獨自飄零,獨自在宿命的牽引下輪迴,也許是零落成泥,也許是隨波逐流,也許是意想不到的也許……但是,我堅信,它們一定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滋養新生。當明年的時候,也許就會有一株小生命從它的身子底下茁壯生長起來,長成一株花,或者一棵樹……

站在深秋和冬季的邊緣,欣賞這濃重的艷麗,感悟這醉心的秋。我很想大聲疾呼,我很想喊出我的感動。我其實喜歡春花,我其實喜歡秋葉,可是無論春花還是秋葉,只要是美的東西它都會消失。面對它們的美和面對它們的消失,我一樣地心疼,一樣地焦慮。一陣風吹來,幾片紅葉旋轉着落在我的衣袖、肩膀和發梢,一種極致的美再次感動了我。我忽然想到劉禹錫的一句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其中又飽含着幾多的無奈和希冀?生命就像河流,滾滾的波濤帶你前行,容不得嘆息,更容不得長久的羈絆。悲悲戚戚,不如坦然面對,昂揚奮進和欣然承受。忽然之間,似乎茅塞頓開,倏忽間頓悟:生命的歷程就是這樣啊,循環往復、以新代舊。倏忽間,又天高雲淡,豁然開朗起來。

終於登上了山頂,極目向遠處觀望。對方山頭和青天相接的地方,是崮鄉的群崮相接,一座連着一座,秀美多姿。遠處山坡上有一片黃黃的林子,應該是銀杏林吧?那一片金黃似乎要與這一片火紅競美,遙相呼應,展現出自己獨特的美!山下奔流的小河在狹窄處也形成了明麗娟秀的綠色小湖泊,就像姑娘脈脈柔情的眼睛。山下那整齊有序的村舍,白牆紅瓦,寬寬的巷道,公路上那奔馳的汽車和路兩邊的田園莊稼,生長在房前屋舍的紅蘋果和高高掛起的柿子燈籠,又組成了一副美麗的長軸畫卷,一邊拍照,一邊讚嘆,我仿佛看見了村落中裊裊升起的炊煙,又仿佛聽到了村里祥和的雞叫和狗吠……

在山脊上走走,這邊是好看的紅葉林,那邊是蒼翠的松柏林。站在紅與綠交疊的地方,色彩對比非常強烈和鮮明。我疑心我採到了最美的秋景。興奮地給這秀麗的山川拍了照,我又給同游的夥伴拍了照,大家燦爛的笑臉和美麗的風光融為一體,我覺得這才是完美。坐在山頂的大塊山石上,打着唿哨,唱着山歌,任風兒吹動秀髮,有些雜亂無章,卻又是如此隨心所欲,禁不住對着高天大聲喊出:封山,我來也!踏遍封山,賞看漫山紅葉,好不快哉!

不知不覺在林中逗留賞玩了很久,微風又吹來,帶來了一陣寒意。沿着原路悠然下山,絲絲的小雨忽然來到了耳邊,輕輕地親吻着我們的臉頰。有些遊客已經撐起了小花傘,沒有帶傘的人,也並不着急,這麼溫柔的雨啊,誰能忍心將你拒絕呢?又走過農人身邊,客氣地打聲招呼,繼續在細雨中行走,再次走過那紅彤彤的蘋果園。回望封山紅葉林,忽見那巨大的扇形林子籠罩在夢幻一般的霧雨中,又一次給了我無窮的聯想![1]

作者簡介

馮雲香:筆名,梔子半開,山東臨沂蒙陰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