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壽安公主出降(李商隱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壽安公主出降(李商隱詩作)

李商隱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壽安公主出降》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寫唐文宗壽安公主下嫁王元逵,着力於對割據的藩鎮採取姑息可恥態度的李唐朝廷的揭露與鞭撻,揭露鞭撻中又不能沒有為李唐朝廷艱難處境深致的傷痛。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十分複雜的,有冷峭尖刻的嘲諷,又有詩人內在的沉鬱悲憤,詩的風格既峭刻尖利而又含蓄雋永。

作品原文

壽安公主出降⑴

溈水聞貞媛⑵,常山索銳師⑶。

昔憂迷帝力⑷,今分送王姬⑸。

事等和強虜⑹,恩殊睦本枝⑺。

四郊多壘在⑻,此禮恐無時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壽安公主: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之女。降:特指公主下嫁。

⑵溈(wéi)水:媯水,河流名,今山西境內,傳說帝堯在這裡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貞媛(yuàn):品德純正的女子。

⑶常山:郡名,今河北正定,為成德節度使治所。索:娶。

⑷迷帝力:不懂得皇帝的權威。迷,分辨不清。

⑸分:理所當然。王姬:王女,指壽安公主。

⑹和強虜(lǔ):跟強敵和親。古代統治者把宗室女子嫁給少數民族的首領,稱為「和親」。

⑺殊:異,這裡有「超過」的意思。本枝,這裡指皇帝的宗室。

⑻四郊:指京城以外各地。壘:營壘,代指割據的藩鎮。

⑼此禮:指像壽安公主下嫁節度使這種事。無時:沒有完了的時候。

白話譯文 在古代的溈水地方,聽說有賢淑的公主。節度使派精銳部隊,從常山出發前來迎娶。

對皇上的尊嚴和權威,臣下本有一些憂懼。而今他態度略為恭謹,理應當下嫁壽安公主。

宗室的女子下嫁藩鎮,像古代和親似的屈辱。對一個節度使的隆恩,超過了對待宗室的禮遇。

京郊以外的四方,還存在許多藩鎮割據,像這樣的婚禮呀,恐怕將沒有完了的時候!

創作背景

唐朝後期,藩鎮跋扈,憑藉武力割據一地,唐王朝一味採取妥協姑息的態度。成德軍節度使王庭湊是一個兇悍的割據者,對抗天子之命,為所欲為。文宗大和八年(834),王庭湊死,其次子王元逵襲節度使,在表面上遵從禮法,按職守歲時貢獻,唐文宗於開成二年(837)下詔讓壽安公主下嫁給王元逵,以此來籠絡藩鎮,屈辱「和親」,這種辦法只能維繫表面上的臣屬關係,將尖銳的矛盾掩蓋起來。李商隱的這首詩,就是針對此事而發。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表現出一種明朗的格調,詩人的政治態度十分鮮明。詩題本身不僅明確地揭出詩中所要評論的事實,而且即已暗示出自己的態度,「出降」二字包含了降低身分、下嫁外藩的屈辱之意。

「溈水聞貞媛,常山素銳師。」前句用帝堯嫁女典故,本意思是說,帝堯將讓位於虞舜,於是先將二女下嫁給虞舜,以觀其法度如何。詩人將文宗皇帝下嫁壽安公主於王元逵比作堯嫁二女於舜,其中已暗含了強烈的諷刺意昧。後句言兵強將廣的主元逵,盡禮來聘。《新唐書·王元逵傳》:「元逵遣人納聘闕下,進千盤食、良馬,主妝澤奩具、奴婢,儀者嘉其恭。」詩人殆指此事。詩歌的首聯,便以單刀直人的手法,在點明史實的同時,又暗含了批評與諷刺的情緒。

「昔憂迷帝力,今分送王姬。」就這層意思發揮,將「昔」和「今」聯繫起來,將父(王庭湊)和子(王元逵)聯繫起來,這是說:正是由於從前對王庭湊無視皇帝的恩威,憑勢割據,表現出那樣憂懼,才會有今天壽安公主下嫁王元逵這件事,「分」字同「憂」字對舉呼應,便揭示了「迷帝力」同「送王姬」之間的內在聯繫。說「憂」說「分」,都是對唐天子而言,從前的憂懼,今天的安撫,表現形式不同,骨子裡都是妥協和姑息,是完全一致的。不說「嫁王姬」而說「送王姬」,也是意含譏刺,表示了這樣做實出於對藩鎮的一種討好和籠絡。這四句只是擺出壽安公主出降的事實,但不是客觀的敘寫,言詞間已帶出譏刺的意思,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的態度。

後面四句便是詩人對這件事的直接評論,「事等和強虜,恩殊睦本枝」,指陳其性質;「四郊多壘在,此禮恐無時」,揭示其危害。在詩人看來,壽安公主下嫁王元逵這件事,同歷史上那些軟弱無能的統治者為了換取一時的苟安而將宗室女子嫁給強悍的少數民族首領為妻這樣的「和親」行為,在性質上是一樣的;對王元逵給予這樣的隆恩,已經超過了為敦睦宗室而可能給予的禮遇。「事等」、「恩殊」,都是詩人所下的斷語,剴切分明,切中要害。聯繫歷史來認識現實,反映了詩人對時政的冷靜的思考。揭示危害,更表現了詩人眼光開闊,思慮深遠。他將壽安公主下嫁一事同整個藩鎮割據的危殆局面聯繫起來,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論事,因而能深刻地指出這一政策的危害。詩人認為,以這種辦法來安撫和籠絡一個王元逵,非但不能解決唐王朝同藩鎮之間的矛盾,相反,如此姑息遷就,必致禍患無窮。意見很明確、很尖銳,但話說得比較委婉,發人思索。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