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導航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導航線導航是一種比方位線和距離圈導航更方便更實用的方法。導航時使用真運動北向上顯示模式,在顯示屏面上設置導航線,視其功能可設置一條或多條,使其連接。
導航線在航行實踐中的幾種用
用導航線導航比起用方位線和距離圈導航顯得更方便更實用 。導航時使用真運動北向上顯示模式,在顯示屏面上設置導航線,視其功能可設置一條或多條,使其連接。航行時使本船航向始終平行於導航線且與導線保持不變的垂直距離d,這樣就可避開危險區達到導航目的。當導航線改向點在本船正橫時即可操舵使本船改向。同時也可在相對運動顯示模式下使用,相對運動顯示時,最好選擇北向上顯示方式,此時導航線是在運動的,本船顯示位置不變,導航方法同上。
設里航線
沿岸航行或狹水道航行時,可以根據海圖上的計劃航線在顯示屏面範圍內設置導航線作為本船的航線,操作時使船始終走在該導航線上。操作時為使設計導航線的精度提高,可選用低檔量程,航行一段,再設置另一段。
取兩點之間的距離和方位
船舶在航或錨泊時很多情況下要確定兩個固定點或運動點之間的距離,如確定兩浮標之間的距離。為此,在雷達顯示平面上量取不在自顯示同一中心射線上的兩點A和B間的距離時就不能直接使用距標圈量取了,我們可以用導航線的起點建立在A點上,終點建立在B點上,得到一導航線,即導航線代表的真實長度為AB兩點間的距離,距離讀數為導航線長度讀數,可在顯示平面讀取。
確定錨位
拋錨前選擇雷達的北向上相對運動顯示模式,先在海圖上確定合理錨位並作合理定位物標的位置線(如單物標方位距離線、兩方位位置線、三方位位置線等),然後在雷達上用導航線作出位置線,位置線(導航線)的交點即為錨位,操船使船位在確定的錨位上即可拋錨。用導航線來確定錨位比常規方法更方便更直觀。
雷達標繪中確定反航
在進行雷達標繪中確定反航量可以直接在雷達屏面上進行。在相對運動顯示模式下進行目標的標繪時確定目標的第一觀測點的同一時刻用導航線符號標記該觀測點,即進人導航線系統。隨着本船的運動,導航線標記符號也將沿着本船反航向且與本船航速大小一樣的速度運動,導航線符號所運動的距離即為本船的反航量。且得到的數據很準確,從而可避免因作本船反航量時的誤差造成錯誤的來船航向、航速。當計程儀出現故障或損壞時,可以利用這種方法確定本船的對地速度,即在顯示區域內選擇一固定物標如浮標、燈船,用導航線套住該固定物標並對目標進行標記,等3分鐘或6分鐘,再用另一導航線量取該固定物標至上一導航線標記符號「口」的距離5,那麼本船對地速度大小v=20s或10s(節)。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