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貴竹褐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貴竹褐斑病

症狀

發病時葉緣和葉尖出現草黃色的濕病斑,病健交界處有淺褐色圓形或長橢圓形至長形病斑,與葉脈平行,老葉症狀尤為明顯。葉緣、葉尖病斑長7至13厘米,寬1至2厘米,症狀嚴重的病斑長13至15厘米,並帶有褐色斑紋,葉片病斑連片擴展,變成褐黃斑

病原

病原是一種名為尾孢菌的微生物。[1]

發生規律

在病部或病殘體上越冬,第2年的春夏季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空氣及濺水傳播,可發生多次侵染和再侵染。濕度大時易發病,從苗期到成株伸長期均可發病。病菌萌發的最適溫25至28℃,高溫多濕有利於病菌繁殖、傳播入侵,在春夏季多雨和低洼地區易發病。在珠江三角洲以4至 9月發病較重,夏秋季節高溫乾旱時,突然降雷陣雨或颱風暴雨天氣易導致嚴重發病。

分布與危害

主要危害葉片,使植株生長受影響,降低觀賞價值。[2]

防治方法

(1)保持田間、盆土濕潤,注意夏秋季節降雨時排水,增施磷鉀肥,複合肥;冬季應控制水肥,以濕潤為宜,促其休眠,噴藥殺滅病菌,或剪除病枯葉集中燒毀。 (2)化學防治: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於防病前的預防和補充營養,提高觀賞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