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平少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平少侯》

作品名稱: 《富平少侯》

創作年代: 晚唐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富平少侯》[2]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此詩首聯:「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七國」喻藩鎮割據​叛亂,「三邊」指邊患,「未到憂」即未知憂。指出其不知國家憂患為何物,次句再點醒「十三」襲位,這就有力地顯示出童昏無知與身居尊位的尖銳矛盾。如果先說少年襲位,再說不恤國事,內容雖完全相同,卻平直無奇,突現不出上述矛盾。這種着意作勢的寫法與作者所要突出強調的意旨密切相關。

此詩塑造了一個荒淫奢侈、醉生夢死的貴族公子形象,把他不知內憂外患,只顧揮霍浪費,荒淫好色的醜惡行徑同晚唐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也暗示了讓這種紈絝子弟身居高位,正是當時政治腐敗的表現,是國運不振的重要根源。

清代注家徐逢源推斷此詩系借諷唐敬宗,其說頗可信。因為所諷對象如為一般貴顯少年,則他們所關心的本來就是聲色狗馬,責備他們不憂「七國三邊」之事,未免無的放矢。必須是居其位當憂而不憂的,才以「未到憂」責之。所以首句即已暗露消息,所謂少侯,實即少帝。末句以「莫愁」暗諷其終將有愁,和《陳後宮​》結句「天子正無愁」如出一轍,也暗示所諷者並非無知貴介,而是「無愁天子」一流。不過李商隱托古諷時、有特定諷刺對象的詠史詩,題目與內容往往若即若離,用事也古今駁雜,再說托古諷時之作,所託之「古」與所諷之「今」但求大體相似,不能一一相符。

詩詞正文

譯文

張放十三歲就世襲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無知,根本考慮不到局勢不穩、七國叛亂、邊患不斷、匈奴南犯的事情。

他不識金彈的貴重,把它彈落在林子裡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轆轤架來了,對它偏有幾分愛惜,真無知啊。

華麗的燈柱上轉動着明亮的燈燭,燈燭像明珠一樣交相輝映,精緻美麗。精美的檀木枕刻鏤精巧,像玉一樣瑩潤精美。

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門人不再按照常規給來客通報,因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不敢打擾他。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4]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鬥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

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從李商隱的詩文中,我們便可以讀出他的人品來。[5]

視頻

李商隱生平66666
李商隱的詩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