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樂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樂堂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富樂堂

地 址 四川綿陽

富樂山公園

占地面積 0.42 km²

建築面積 2230 m²

富樂堂建立在四川綿陽富樂山公園內,是1990年修建的為紀念三國時期蜀國劉備劉璋涪城相會的殿堂、庭院與園林相結合的景區。規劃占地面積0.42平方公里。已建成富樂堂正大門、涪城會館、冷源洞、桃源洞、大小瀑布、雷溪、玄德湖、碧雲岩、十丈長碑等景區,共有殿、亭、廊、樓、廳、榭、戲台、湖、橋、飛泉、小溪、大小草坪、植物園等16處景點。景區占地面積0.09平方公里。[1]

簡介

富樂堂主體建築涪城會館為一四合院建築群,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進入大門即是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戲台,大殿為高大寬敞的五開間 ,殿內為再現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盛況的大型泥塑群像,最讓人矚目的蜀國的五虎上將塑像---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殿內兩側均為兩層樓的廳房,並同走廊連接構成合院式建築。整座建築紅牆黃瓦,肅穆莊嚴,顯示了皇家殿堂的氣派。

發展歷史

《三國志.蜀書》載: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受劉璋北伐漢中張魯之邀,率步卒數萬,至荊州溯江而上。益州牧劉璋率三萬步騎,以「車乘帳幔、精光躍日」的場面,自成都到涪城東山(現名富樂山)迎接劉備,並設大宴款待。劉璋部屬張松、法正及劉備之軍師中郎將龐統皆勸劉備與宴會上擒殺劉璋,以取益州。劉備卻以「初入他國、恩信未著、不可倉促」而作罷。二劉歡宴百日。劉備假意率軍北伐討張魯,進駐葭萌。翌年,劉備藉機南下,勒兵向璋,奪取涪城,最後取成都,自領益州牧,並建蜀稱帝。

後人為紀念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將涪縣近郊之東山改名為「富樂山」。山之寶蓋峰有如意觀,是東漢道教大思想家李意期修真之處,素為蜀中名勝。唐代時期,人們又在寶蓋峰山下的山谷中建造了雄偉壯觀的富樂寺。遊人群眾、文人墨客多賦詩題字以記游。晚唐進士王助(今綿陽魏城人)撰文樹碑於富樂寺,銘記劉備入蜀與劉璋歡宴富樂山之事。宋、元、明、清幾經廢除、復修,至今尚存宋、明碑碣、石刻、造像及清代部分建築。

富樂寺又名富樂堂,原有三重殿,重修前中殿尚殘存。綿陽市政府為了弘揚三國歷史文化、發展旅遊事業,確定由市建委負責在劉備、劉璋涪城相會的遺址上進行規劃重建,先後征地六百餘畝。一九八九年十月動工,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建成富樂堂「涪城會」大殿這組富麗堂皇的四合院式的古建築群,面積達二千三百二十平方米。內有大殿、古戲台、東西廂房、涪城會雕塑、青石浮雕、樓台、觀景亭、長廊、會客廳等建築及楹聯、匾額之歷史文化內涵。一九九三年三月第二期工程,又動工修復前殿,並利用地形地貌,建造了八千餘平方米人工湖。四周的閣、亭、廊、榭、軒、台、橋和花廊等景觀、景點,又特別着意當年的納涼避暑的桃源洞、冷源洞之遺蹟以及摩岩造像、瀑布、十文長碑、碧雲崖、詩盈樓等人文歷史古景。一九九五年五月第三期工程開始,又建造了玄德湖景區、大草坪、盆景園、竹長廊、釣魚台、碑文以及配套的園林植被、小橋、道路,目前形成的景區占地一百六十餘畝。

為了進一步普及三國歷史知識,還將在富樂堂千餘畝的範圍內擬建以《三國演義》故事為藍本、蜀漢史跡為依據的120組「三國蜀漢雕塑園」。一九九二年已規劃設計完畢,目前已實施三大組雕園塑像,氣勢磅礴、造像精緻、文化內涵豐富、營造規模浩大。若120組雕園建成,實為我國園林罕見。

富樂堂園林景觀豐富,景色迷人,實屬夏日避暑勝地。園內綠色成蔭,風景如畫;小橋流水,曲洞幽池隨處可見。小鳥在林中飛舞,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空氣中充滿綠葉的味道,陣陣清風撲面,即刻忘記夏熱的炎熱,無比舒心的享受園中的幽靜清涼。

散文

富樂堂,同名概念也指一篇現代大學生所寫古文體裁的小散文——《富樂堂》。作者為歸穀子,為杭州師範大學2008級研究生,因為歸穀子有感於近幾年我國社會不公之風,社會腐敗之象,特別是富二代、官二代與窮二代在社會中的生存利基的嚴重差異,而後有感創作《富樂堂》,代表一部分80、85、90後大學生鼓勵群體自身自強自立的心聲,代表一部分80、85、90後大學生群體激勵自我窮着但快樂着的文化;要求自身快樂、努力地致富,就算富有了,依然要有一顆坦蕩、善良之心、奉獻之心。

在小散文的結尾,「富中寓樂,樂受其貧而後富,誠至富中之富,而後濟濟一堂,中華之望也。」作者期盼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這種「富樂堂文化」,更多的人有這種「窮也快樂,快樂致富,富而快樂」的積極心態,從而為民族更加和諧、昌盛進行美好的祝願。

參考來源

  1. 富樂堂,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