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寇金其人(吳一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寇金其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寇金其人》中國當代作家吳一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寇金其人

寇金是個有點另類的人,他的故事很多,但大家偏好對他節儉摳門的生活瑣事津津樂道。

據說,寇金出生時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金,其父給他取名金。寇金是下江人,一九六零年,他高考的成績本可以上一個比較好的大學,但他家裡窮,他選擇了可以免費上學的一所專科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某鋼廠子弟學校工作。 寇金年輕時帥氣英俊,一米八的好身材,但這優項被他那吳儂軟語腔給減分了。

在單位,寇金以節儉摳門出名。有個段子說,三個吝嗇人分兩塊錢,余兩分,買一盒火柴,再分,還餘一根,大家用這根火柴點支煙,終於絕對公平了。呵呵,他有點像段子中的人物

寇金有個習慣,回家不落空,路上遇到半塊磚頭、一根樹枝什麼的,他都會拾起帶回家來。寇金最初住工人村宿舍,是那種一排排的紅磚平房,座落於一處山坡上,他家住最西頭。他家後門壘有一個小院子,建築材料就是他日積月累撿回來的磚頭。平時撿回的樹枝木棍,也有用武之地,用作煤炭爐子生火的引火柴,有時還可以直接用這些柴火做飯。

寇金買菜,從來不是早上去,總是下午菜販子快收攤時去,這樣的時辰去買菜,總有菜販子處理賣剩下不新鮮的菜腳子,便宜。

有同事描繪他如廁用紙,摺疊解手紙就像在做精細的手工勞動。他如廁,絕對不會用兩張廁紙。

有一次,鄰居聽到他們家兩口子拌嘴聲,問到起因,原來僅僅是因為他老婆洗臉後,毛巾沒有擰乾就掛上了臉盆架,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毛巾幾乎都是棉織品,不擰乾容易霉爛。

寇金家裡照明電燈,一直堅持用十五瓦的,家裡人,誰要是出某個房門而沒有隨手關燈,少不了會遭到他一通訓斥。常年昏暗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家出了兩個高度近視的孩子。

寇金有些摳門的事情,似乎不近人情。一天,三個同事在他家玩紙牌,玩晚了一點,就在他家湊合着吃了碗麵條,結果他要收取每人壹毛錢、貳兩糧票的就餐費。收錢和糧票不是問題,問題是煮麵條之前他沒給大家說一聲呀。不過話又說回來,他的收費,也就是個成本,甚至還沒有收回成本,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都艱苦,他這樣做可以理解,現在還有AA制呢。

寇金退休後,他兒子買了商品房,房子裝修時,他去照場子督工,幫着買點裝修材料什麼的,有一種材料叫木角條,用於地板與牆面之間、門框與牆面之間縫隙的填充過渡,2.4米一根,賣這材料的老闆跟他說,沒用完的,可以退回,按進價退款。他家裝修完了,他把木工裁剩下的十幾厘米或二十幾厘米的木角條,一根根捆好,拿到裝修材料老闆那裡退錢,搞得那個老闆哭笑不得。老闆給他耐心地解釋說,我說沒用完的——是指整條沒用完的,不是裁剪後沒用完的,他聽懂了,笑笑,並不為難老闆。裝修房子還有一個插曲,對面有一戶汪姓人家,比他們家房子先裝修,後來覺得建築商配置的門不好,裝修完工後,臨時起意,換一扇新門,就跟他說,阿伯,借您幾杴水泥封一下門縫。寇金答應了:沒問題。過了一周,汪姓人家,並沒有還水泥的意思,寇金不高興了,見面後,直截了當地對汪姓鄰居說:汪老闆,你啥時候還水泥?還遲了,我家房子裝修好了,可就用不上了。那汪姓鄰居,當時其實就是想討點水泥用用,因為另外買一袋水泥太浪費也太麻煩了。是啊,他當時的措辭是「借」,既然「借」,那理所當然是「有借有還」囉。尷尬的汪某去買了一袋水泥還給他,他執拗不肯收一整袋,汪某說散裝水泥不能久放,您都收下得啦。他才勉為其難收下。

與寇金相處久了的左鄰右舍、同事朋友都知道,寇金是一個實在人,他工作、生活,中規中矩。他不讓別人占他便宜,但他也從不占別人便宜,你送他一元錢禮品,他一定會找理由還你十毛錢禮物。

寇金青少年的成長階段,艱苦家境對他性格影響很大,一句「窮怕了」成了他一輩子的口頭禪。

「儉」是人們推崇的美德之一,是應該提倡的,但,人們踐行「儉」時,不能拘泥、更不能被束縛,要張弛有度[1]

作者簡介

吳一凡,男,1959年3月出生於大冶金牛,退休前系黃石市婦幼保健院藥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