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寅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寅時

寅時是中國古代十二時辰計時法之一,指凌晨三點到五點 。

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寅時

地區; 中國

釋義; 舊式計時法的一個時刻,凌晨三點到五點

拼音; yín shí

起源時期; 西周

注音; ㄧㄣˊ ㄕㄧˊ

詳細釋義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凌晨 3 時整至凌晨 5 時整)。老虎在此時最猛。

an ancient division of time from 3 to 5 a.m.

古代中國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