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一級字,讀作yín,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從函中請出箭矢,引申指恭敬,又引申為對同官的敬稱,後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又表示農曆正月、五行中的「木」和十二生肖中的「虎」等。《說文解字》認為是「髕也」。

寅,會意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寅」字由「矢(箭矢)」和「口(箭函)」組成,表示從函中請出箭矢之意。金文中的「寅」字將「口(箭函)」訛為「雙手」,小篆中的「寅」字(圖5)進而將「雙手」訛為「箭頭」,經過隸書字形後楷書寫作「寅」。在字義上,「寅」字的本義「從函中請出箭矢」,引申指「恭敬」,又引申指「對同官的敬稱」,後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三位,與天干搭配來紀年、月、日、時」,又表示「農曆正月」等。[1]

[]

說文解字

【第十四下】【寅部】 寅,髕也。正月,尚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彊,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凡寅之屬皆從寅。(徐鍇曰:「髕斥之意,人陽氣銳而出,上閡於宀𦥑,所以擯之也。」)弋真切。 𡓵,古文寅。

說文解字注

【卷十四】【寅部】 寅,髕也。 註:髕,字之誤也,當作「濥」。《史記》、《淮南王書》作「螾」。《律書》曰:「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天文訓》曰:「斗指寅則萬物螾。」高註:「螾,動生皃(貌)。」《律曆志》曰:「引達於寅。」《釋名》曰:「寅,演也。演生物也。」《廣雅》曰:「寅,演也。」《晉書樂志》曰:「正月之辰謂之寅。寅,津也。謂物之津塗。」按《漢志》、《廣雅》「演」字皆「濥」之誤。【水部】曰:「濥,水衇行地中濥濥也。」、「演,長流也。」俗人不知二字之別,「濥」多誤為「演」。以「濥」釋「寅」者。正月陽氣欲上出。如水泉欲上行也。螾之為物。詰詘於黃泉。而能上出。故其字從寅。《律書》、《天文訓》以「螾」釋「寅」。 正月,昜(陽)氣動。 註:句。 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強也。 註:杜注《左傳》曰:「地中之泉,故曰『黃泉』。」陰上強,陽不能徑遂,如宀之屋於上,故從宀。 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 註:髕寅,字之誤也。當作「濥濥」,或曰當作「螾螾」。宀象陰尚強,?(「𡩟」除去「宀」)象陽氣去黃泉欲上出。 弋真切。 註:十二部。 凡寅之屬皆從寅。 𡓵,古文𡩟。 註:下從土,上象其形。

康熙字典

古文:𦦚、𡓵、㝙、𢁐、𡩪。 《唐韻》:弋真切,《集韻》、《韻會》:夷真切,並音夤。《說文》:寅,𩪯也。本作𡩟。徐曰:𩪯,𢷤斥之意。正月陽氣上銳,而出閡於宀也。臼,所𢷤也,象形。今作寅,東方之辰,一曰孟陬。《前漢·律曆志》:引達於寅。《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玉篇》:演也,敬也,強也。《書·堯典》:寅賓出日。註:寅,敬也,以賓禮接之。出日,方出之日。蓋以春秋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也。 又《舜典》:汝作秩宗,夙夜惟寅。註:言蚤夜敬思其職也。 又《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註:謂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使民彝物,則各得其正也。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並音夷。義同。○按:《說文》「寅」訓「𩪯也」,【夕部】「夤」訓「敬惕」。今諸書「寅」字兼「敬惕」義。「寅」、「夤」二字古疑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