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內(孔平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內(孔平仲)

來自 古語文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寄內(孔平仲)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孔平仲

寄內(孔平仲)是宋代詩人孔平仲創作的一首作品之一。

孔平仲,生於慶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1]

正文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古詩簡介

這首詩可能作於詩人赴慧州途中,題為《寄內》,是寄給妻子的詩。他的別後心情,所謂「黯然消魂」者,在這首小詩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現。

賞析

以途中景色,見別後離情,這是古代詩詞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實處見虛,則實處皆虛。不說「心情」,而只說沿途風物,風物雖是早已客觀存在,而行人此時此地的心頭滋味卻是其個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濃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別情之濃,別情之亂,若一一說去,將花費太多筆墨,愈說得多,愈不能將此瀰漫四野、飄忽惆悵的心情說全、說清,故將虛化實,使實處全虛,則更易感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採用這種表現手法。

按一般敘述方法,詩的順序應為:「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說與途中景,方知別後心。」這裡將詩句倒轉,是作者獨具匠心處。第一聯為第二聯作鋪墊,第二聯陡轉,轉折頗險而陡,因奇特而見警策,能於險中求警;若按意思順序來寫,則是平鋪直敘,而無跌宕之勢。讀後只能感到行人於日暮時,說出風雪亂山中的感受,及因這種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雖流暢而失之淺淡。此則不同,首聯沒有說「別後心」究竟如何,次聯卻通過所寫的途中景色來表現作者情懷的極苦、極亂。首聯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卻全無一字說此「景」;提出了「別後心」,卻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無形象以表現含義。詩到後面又轉回頭去接第一句,寫「途中景」。如此安排,等於告訴讀者景即心,心即景,與其寫不易着筆的抽象心情,不如寫引起此種情懷的實景,於實景中見到這種極苦、極亂的心情,一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只着一「貧」字,使下聯實寫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變得實處全虛,一片蒼茫淒寒之感,彌天而來,一般人用很多言語也說不盡的地方,他只用百十個字就渲染出來了。孔平仲此詩的妙處也在於此。[2]

人物簡介

孔平仲,生於慶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後,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祐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後歷任太僕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聖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祐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於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後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陝西長安)刑獄、帥鄜延(今陝西富縣)、環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後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3]

主要作品

珩璜新論》、《續世說》、《孔氏談苑》、《朝散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