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以萬千風情(張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寄以萬千風情》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寄以萬千風情
手執人生,一行起筆,一行隨思。
頓悟這春天的光向來都和一場綠茵有關,泛青的枝丫在一棵槐樹的背上寫下年輪和記憶。一行風沙跌起,游離在四季的光走過戈壁,走過田野。雨後的暮山變得清晰透亮,在山霧趕來時,把雨夜留下的最後一場美眷顧,抒寫。
四月的詩行也從山外繞過粉塵,在一處冰山腳下,輕碎的念曾把日子細數,在天山上,一朵朵野百合站在冰河裡仰望着春天,人們曾親切的稱她報春花,冰川沒有抵擋野百合頑強的意念,她伸展着腰肢,抬起頭在春天的路上深情微笑。
風一吹,野百合含淚微笑的樣子就動容搖晃一下,立在山頭的小草跟着雨聲在山脊上匍匐,天邊彩虹的浮光,從一片霓霞的懷抱里走出,手捧天山,把繾綣的山色,溫柔的極光都刻畫在一場遙望里。
山風儘是無聲,山雨前來思慕。北宋的大文豪蘇軾曾寫下:「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的詩句,他曾很長一段時間沉醉在美好的春夜裡,不肯入睡,他擔心庭院的海棠花會不會在長夜裡睡去,夜裡有雨,花兒會不會哭泣,於是點燃了一根高高的蠟燭,照亮海棠嬌美的花容,海棠若有靈性,能得詩人如此青睞,定也會將詩人當作知己的,所以在蘇軾的一生里都留着長長久久的春天,留着所喜的花兒,仿佛花兒就像心上的故人,她們的時光,她們的春天,都守着一念素心,從未離開。
四月的眉梢落過山花,落過梨白,撫過山桃,在託克遜的路上有杏花招手,詩人白居易也曾在四月遇到了驚喜。「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當年的白居易去看望自己的好友,已是人間四月芳菲盡,路途中他的心上升起一絲惆悵,暮春時節,花兒都落了,春天也過去了,還沒有好好欣賞春日的美景,可當他無意中來到大林寺時,卻發現這裡的桃花盛開,宛如初春,走近仿佛能讓人聞到桃花的陣陣幽香。
還有很多美景都在趕往四月的路上,詩人洪炎也曾寫下:「有逢即畫原非筆,所見皆詩本不言。」的詩句,他說自然美景,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到。他在杭州郊外的一處地方,見到了不一樣的山巒、田野、人煙和村莊,還有飛鳥、叢花。聽到了古老的晚鐘外,還有鳥語、流水聲。路途中他感慨所遇到的美景非畫筆能描摹出來,用語言也說不盡景色之美。
四月的邊塞,風光與南方大為不同。北方雖然已是晚春,卻殘雪猶存,讓人感到陣陣寒意。既稱「芳歲」,也稱「殘雪」,戈壁和曠野在積雪融化的路上,悄悄生出青綠,放眼天山,清澈的蔚藍從眼底久久停留,不願離去。
四月曾在放飛詩意的路上徘徊,觸摸筆尖的深情,故鄉的模樣也曾在一山一水中稜角分明,勾勒山川和清風的月夜從此有了不一樣的釋懷,天山的四季曾被歲月眷顧,溫情而又綿長,寫下一行深愛,寄以萬千風情。[1]
作者簡介
張娟,新疆烏蘇人,現為烏蘇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