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宿根天人菊

中文名稱:宿根天人菊

外文名稱:Gaillardia aristata Pursh.

別稱:車輪菊(江蘇)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菊目、菊科

族屬:堆心菊族、天人菊屬

宿根天人菊(學名:Gaillardia aristata Pursh. )菊科天人菊屬的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粗節毛。莖不分枝或稍有分枝。基生葉和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匙形;中部莖葉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匙形。舌狀花黃色;管狀花外面有腺點,裂片長三角形,頂端芒狀漸尖,被節毛。瘦果長2毫米,被毛。花果期7-8月。

宿根天人菊可用作庭園栽培。

目錄

形狀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粗節毛。莖不分枝或稍有分枝。基生葉和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匙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全緣或羽狀缺裂,兩面被尖狀柔毛,葉有長葉柄;中部莖葉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匙形,長4-8厘米,基部無柄或心形抱莖。頭狀花序徑5-7厘米;總苞片披針形,長約1厘米,外面有腺點及密柔毛。舌狀花黃色;管狀花外面有腺點,裂片長三角形,頂端芒狀漸尖,被節毛;瘦果長2毫米,被毛、冠毛長2毫米,花果期7-8月。[1]

產地生境

性強健,耐熱,耐旱,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潮濕和肥沃的土壤中,花少葉多易死苗。

原產北美西部。中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華北地區的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華東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等也有種植,人工也可以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1] 宿根天人菊多採用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生產上以播種繁殖為主。

播種繁殖

適合用於大量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播種基質可選用泥炭或蛭石。宿根天人菊種子較大,千粒重2.326g,將種子撒播於苗床中,覆蓋細沙2 ~ 3mm,保持基質濕潤,發芽適宜溫度22℃~ 25℃,播種後10 ~ 14天即可發芽。種子播種發芽率很高,可達95% 以上。

分株繁殖

多在春秋季節進行,挖取健壯的2 ~ 3 年生植株,去除枯葉和死根,從基部將株叢分成數叢帶有鬚根的小叢,栽植到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壤土中,適當遮陰,注意排水,5 ~ 10 天即可成活。

扦插繁殖

採用枝插繁殖,枝插在旺盛生長期選取植株中上部生長健壯較嫩莖段,在節間處剪斷,插條長8 ~ 10cm,去除基部的葉片,適當摘除上部葉片,蘸取稀釋1000 倍液的生根粉約10 秒,插入濕潤的沙土或蛭石基質中,插入深度3cm 左右,扦插後遮陰保濕,7 ~ 10 天即可生根。

價值

觀賞價值

可用於花壇或花境,也可成叢、成片地植於林緣和草地中,也可作切花。

綠化價值

宿根天人菊是很好的綠化植物,其具有強韌的特質,繁殖力與生命力都比較強,可用於防風定沙。

植物文化

宿根天人菊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團結同心協力

天人菊是中國台灣省澎湖縣的縣花,在澎湖各地到處可見,所以澎湖被稱為菊島。天人菊全株有柔毛,可以防止水份散失,這是天人菊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主要原因。天人菊的葉呈細長形,花為黃紅雙色,少數為金黃色,花莖長而直立;種子隨風飄散,落地生長。能耐風、耐旱、抗潮、生性強韌,是良好的防風定砂植物。

參考資料

  1. 宿根天人菊,護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