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寬容(房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寬容》是美國歷史學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的一本流傳很廣的著作。這本書作者自認為是回顧了歷史上「寬容」這種美德被作踐,被尊重的歷史,提及了許多歷史著名的人物,從而提倡寬容的精神。作品較為充分地展現了作者文學性的歷史敘述和自己對人類命運的特有關切。

宗教史上的對立與融合、迫害與反迫害,歷來是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房龍以他犀利的眼光,從不同宗教派別的衝突中去尋找背後的深層根源。最終他看到:歷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義,對一切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思想創新進行殘酷迫害,這種精神上的不寬容導致的恰是他們的「敵人」犯下的那些錯誤。藉助於房龍的「寬容」之眼,我們不難對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現象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本書是他一以貫之的主題,也是他最傑出的貢獻。

別人的評價:

書是去年看的了,突然間就想了起來。第一次,接觸此書,是在高中時吧,語文課本里選了它的序言。像一篇童話式的寓言,還以為,書里都是這個樣子的呢,後來看了才知道,實際上是房龍用文藝性筆法所寫的一部反抗無知、偏執和暴虐的檄文。

他在書中闡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寬容。揭示了一幕幕因為固執己見所帶來的悲劇。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所認可的信仰,不應該把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觀念強加給別人,我們應該寬容的對待與自己不相同的觀點。

房龍沒有採取一般作家寫此類作品時的筆調,如採用描繪波瀾壯闊的鬥爭場面等,而是用幽默的筆調來敘述那些不寬容的歷史,充滿了人文主義情懷。不經意間流露出了悲天憫人的思想。

從歐洲早期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聖巴多羅里昂大屠殺,種種種族的,社會的,個人的不寬容,讓我們在觸目驚心中,能夠更加清醒的認識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

如果我們懷有一顆寬容的心,那麼,這個世界是否會少一些猜疑和殺戮,少一些流血和犧牲?

正如房龍在書中所說的:「總有一天,寬容將會成為法則。」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1882年出生在荷蘭,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師級的人物。 房龍青年時期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房龍在上大學前後,屢經漂泊,當過教師,編輯,記者和播音員工作,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有一度還曾經專門從通俗劇場中學習說話技巧。1913年起他開始寫書,直到1921年寫出《人類的故事》,一舉成名,從此飲譽世界,直至1944年去世。房龍多才多藝,能說和寫十種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還能畫畫,他的著作的插圖便全部出自自己手筆。 年輕時的房龍,因經濟拮据,像一頭大象一樣魯莽地闖入了出版界。他指望出本書掙錢維持生活,並以此成為到大學謀個教職的資本。但他選擇的是寫歷史作品,當時沒有人相信幹這個能掙錢。由博士論文改寫的《荷蘭共和國的衰亡》,因其新穎的風格頗受書評界的好評,但卻只售出了不到700本,於是引來了出版商滿懷憐憫的話語:我想連在街上開公交車的也比寫歷史的掙得多。但有一位芝加哥的書評家卻預言,要是歷史都這麼寫的話,不久

內容預覽

一 無知的暴虐五二七年,弗雷維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成為東羅馬的統治者。 這個塞爾維亞的農夫對書本知識一竅不通。正是出於他的命令,古雅典的哲學學派才被最後壓抑下去。也正是他關閉了唯一的一座埃及寺廟,這座廟宇自從信仰新基督教的僧人侵入尼羅河谷之後己有數百年香火了。 廟宇座落在一個叫菲萊的小島上,離尼羅河的第一個大瀑布不遠,從人類的記憶所及之時起,這兒就是朝拜愛西斯的聖地,不知是什麼原因,非洲、希臘和羅馬諸神早已悲慘地銷聲匿跡了,只有這個女神還靈光不滅。直到六世紀,這裡一直是理解古老神聖的象形文字的唯一場所,為數不多的教士繼續從事着在其它地方早已被忘卻的工作。 而現在,隨着一個被稱為「皇帝陛下」的文盲農夫的命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