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發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家發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家發鎮以抗美援朝一級英雄、特等功臣李家發革命烈士命名。地處南陵縣西北,南鄰縣城,西靠工山鎮,北與繁昌縣接壤。全鎮總面積81.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1萬畝,山場2.7萬畝,水面0.87萬畝,該鎮轄區有十一個村委會,總人口28914人(2017年)。鎮區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山區丘陵地帶,山場廣闊,林木茂盛;東南部以圩區為主,耕地水面資源豐富。鎮內交通便捷,216省道橫貫東西,村級公路四通八達。全鎮通訊方便快捷,供電狀況良好。鎮內"四河八溪"和三座小Ⅱ型水庫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家發鎮以抗美援朝一級英雄、特等功臣李家發革命烈士命名。[1]
建制沿革
家發鎮由原麻橋鄉和家發鄉合併而成。
原麻橋鄉位於南陵縣西北部。清屬上長林鄉,1910年屬上北鄉。1939年屬新嶺、龍泉2鄉。解放初鄉名沿舊,建石潮、長林、雲峰行政村,屬戴匯區。1950年2月廢鄉,改建麻橋、長嶺、石潮行政村,屬麻橋區。1952年7月設麻橋、永林、石潮3鄉,屬麻橋區。1956年1月合併為麻橋、永林2鄉,屬工山區。1957年2月合併為麻橋鄉,為縣直屬鄉。1958年10月屬工山公社。1961年9月建麻橋公社,1984年3月改麻橋鄉,均屬工山區。
原家發鄉位於南陵縣西北部。清屬下長林鄉,1910年屬上北鄉。1939年置龍泉鄉,屬戴匯區。解放初鄉名沿舊,建盛橋、濱玉、龍泉、泉塘行政村,屬戴匯區。1950年1月廢鄉,行政村不變,屬第一區。1952年7月設盛橋、濱玉、泉塘、龍山4鄉,屬麻橋區。1956年2月合併為李家發鄉,因李家發烈士而得名,屬工山區,翌年2月為縣直屬鄉。1958年10月改家發公社。1961年9月轄境縮小,仍名家發公社,1984年3月改家發鄉,均屬工山區。
1992年,撤銷麻橋鄉、家發鄉,設立家發鄉,為縣轄鄉。1996年,轄聯山、麻橋、石峰、永林、官塘、長山、盛橋、馬山、新河、濱王、泉塘、花園、龍泉、墩山、茶林15個行政村。1997年,撤銷家發鄉,設立家發鎮,鎮政府駐麻橋。
自然資源
鎮域內資源豐富。種植業上盛產大米、小麥、花生、芝麻、大豆、菜籽、紅薯等,礦產資源有石灰石、沸石、方解石、珍珠岩、石墨、膨潤土等,鎮內主要工業企業有南陵縣水泥廠等十五家縣規模工業企業。建有馬山特色園區和永林建材工業園兩園區。林產品主要有松、杉、毛竹、桂花、烘筍、茶葉、桃、李等。養殖業上主要有羊、鹿、魚、蟹、蝦、龜等。旅遊資源有聯三養生樂園、長山生態度假村、泉塘甘公城遺址、花元印紋附陶遺址、馬山村李家發革命烈士墓和宋代名臣徐績墓及各地的文化遺址。[2]
歷史名人
徐績,字元功,今南陵家發鎮徐橋人.宋神宗熙寧六年以進士授吳江縣尉.後遷建平知縣,復入任廣陵申王王府記室參軍.徽宗立,擢寶文閣待制兼侍講,遷中書舍人,修《神宗實錄》 ,不久,遷給事中授翰林學士。乃上疏陳時要、任賢、求諫、選用、破朋黨、明功罪等事,並草詔參訂國史。績素耿直,常犯顏直諫,論朝政得失,抨奸臣弄權。乃於徽宗宣和六年稱疾還鄉。在城西建"元功書院"(即黌塘書院,為本縣最早的書院),親自主講,為桑梓培養人才,卒年79歲,贈資政殿學士。
鮑成昌
鮑成昌(1920-1947),革命烈士,本縣家發鎮麻橋人。生長於貧苦農家,未能入學。民國33年秋加入南繁蕪游擊隊,由於戰鬥勇敢頑強,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升為班長。翌年秋,新四軍北撤,鮑留皖南,在八都何、馬仁寺、東三柏、烏龜墩、五華山、徐沖等地開展游擊活動,以保衛人民的抗戰勝利果實。在極其因難的環境中,鮑一度負責游擊隊的後勤供應,因完成任務出色,多次受到領導表揚。民國36年底,鮑在麻橋鄉徐沖療傷,因叛徒告密被捕。鮑抱定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好同志的決心,一言不發,敵人用踩槓踩斷鮑的腿骨,鮑堅貞不屈,不吐半句供詞。12月30日,鮑在石塘李(今張家橋)被敵人殺害,首級掛在東門城牆頭示眾。
高恆發
高恆發(1895-1948),革命烈士,本縣家發鎮聯三人。生於貧困農家。民國32年4月,高參加本地交通遞步哨擔任聯絡員,工作認真負責,不久擔任交通聯絡站站長。高扮成小販,常在麻橋、工山、沙灘腳等地偵探敵情、傳送情報。民國36年春,高得知國民黨軍隊進山"清剿"的消息後,及時告知中共南繁蕪游擊隊安全轉移,使敵人撲空而返。同年10月,高送密信至沙灘腳遇敵哨盤查,急中生智將信吞入腹中,保住了機密。高送信100多次,從沒出過事故。他3個兒子都參加了游擊隊,其中守財、守貴犧牲,唯守余倖存(解放後曾任中共峨嶺區委書記)。翌年4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被打斷了胳膊,拽光了鬍子,但始終不吐一言。國民黨軍隊十三旅要高動員兒子守餘下山投降,高冷冷地回答說:"要砍要殺隨你們的便,要我喊兒子下山,別白日作夢!"4月14日,在麻橋板石嶺被殺害。
李家發
李家發(1934-1953),乳名春生,本縣泉塘鄉岩虎村人。1951年6月,家發報名參軍,參加抗美援朝,被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67軍595團1營1連2排6班。為了提高戰鬥本領,家發投入緊張的射擊訓練,射擊初,他吃了"燒餅",子彈脫了靶。但他毫不灰心,虛心向老戰士請教,細緻觀察別人射擊,還爬在地上反覆揣摩,體會要領。在最後考核中,終於以3槍27環的優秀成績被送到團訓練隊學習。團部集訓結束,他又以彈無虛發、五槍五中的優秀成績獲得團首長的表揚,並榮立三等功。1952年10月,家發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擔任排長的通訊員。他每天由駐地慶坡峴送信到玉女峰前沿陣地,要通過敵人炮火控制的200米開闊地。他機警勇敢,起伏閃躍,敵人炮火掀起的砂石吞沒了他,震昏了他,醒來後抖掉身上的砂石仍繼續前進。因出色完成任務,榮立三等功,被譽為"鐵腿通訊員"。
1953年夏季,反攻戰役開始。7月13日21時總攻開始,炮火剛一延伸,家發即同一連戰士向敵軍前沿陣地撲去。戰士王其月炸掉第一道鐵絲網踏雷受傷,家發衝上炸掉第二道鐵絲網,同戰友一起向山坡部去,卻被山頂端大地堡中的敵機槍火力壓倒。家發操起手雷從右側向大地堡迂迴,被右側護衛暗堡的機槍射中右腿。他忍着鑽心劇痛,將暗堡炸毀,又爬向大地堡炸啞了敵軍機槍。但戰士們向前猛衝時,大地堡的機槍又復活了,迫使戰士就地臥伏。班長劉義勇親自爆破,被子彈擊倒,排長組織幾次爆破,也都被火力所傷。此時後續部隊全部受阻,處境異常危險。激烈的爆炸聲使昏迷的家發甦醒過來,他忍着7處傷痛,艱難地搖晃着站了起來,張開雙臂猛地向敵機槍撲了過去,以自己熾熱的胸膛堵死了敵機槍的槍口,為部隊打開了勝利的通道.1953年9月,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認李家發為"黃繼光式英雄"、特等功臣,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追認為中共黨員。政府亦將泉塘鄉改為家發鄉。12月,朝鮮追授李家發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
特色產業
主要分布在石峰村,總儲量約0.15億噸。方解石主要分布在聯三村,為白色結晶碳酸鈣CaCo3含量98%以上,儲量約為50萬噸。煤炭主要分布在石峰、麻橋村境內,遠景儲量200萬噸,發熱量4500大卡/公斤以上。花崗岩主要分布在我鎮聯三村境內,儲量0.4億立方米,礦區面積2平方公里,顏色以紅色為主,為優質建築材料。沸石分布在本鎮石峰村、麻橋村境內,儲量0.6億噸
經濟發展
主要工業企業有縣水泥廠、大全水泥廠、新鑫木地板公司、新興建材公司、石廠等三十家企業。林產品有松樹、杉木、毛竹、桂花樹、烘筍、茶葉、桃、李、梨、柿等。水產品有魚、蟹、蝦、龜等。家發鎮在經過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以"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為方向,初步建起了一批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以訂單形式在花園村建立馬壩小占連片優質糧種植示範基地;以聯三村食用菌開發中心為龍頭,聯合聯三村、永林村、官塘村、馬山村種植戶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以永林、龍泉等村低產林改造和退耕還林為契機,建立了400畝桑蠶基地;以汪光安的250畝美國大紫李為龍頭,建成了盛橋、茶林、馬山1000畝經果林基地;以聯三村櫻桃紅肉雞養殖場為中心,以訂單形式聯合濱玉、龍泉、新河、馬山等村養殖場戶,形成年養殖28萬隻櫻桃紅肉雞養殖基地;在泉塘村建立了650畝水產養殖基地,養殖螃蟹和魚;官塘村飼料玉米種植示範片,鎮波爾山羊良種繁育基地、聯三村筍竹兩用林基地、南苑特種養殖基地等,也都初具規模。
同時,該鎮還重點發展了南陵家發竹林開發有限公司、南京衛崗乳品有限公司蕪湖分公司、南陵華貝王鴿繁育中心、盛橋三元豬場四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聯動引導作用,通過優質種苗供應、無償提供技術服務、負責產品收購等方式,帶動農戶2400餘戶,實現銷售收入2070萬元,初步形成"龍頭企業+農戶"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3]
風景名勝
該鎮旅遊資源有聯三七都鍾風景區、泉塘甘公城遺址、花元印紋陶遺址、李家發革命烈士墓和宋代名臣徐績墓及各地文化遺址。屬於半山半圩地區的家發鎮,擁有山地林場2.8萬畝,按照"打特色牌,舉富民旗"的指導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發展休閒旅遊養生等特色農業。在盛橋村,安農大教授承包了400畝低產林地,投入資金,並解決了技術難題,將低產林改造,種植了李樹,已註冊了"思鄉李"品牌。茶林村對300畝低產林進行改造,建立油桃基地,初步形成"公司+農戶"模式,註冊了"世外桃源"品牌,並向觀光農業延伸,還成功舉辦了採摘節。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官塘村投資興建南陵長山生態旅遊度假村,計劃投資5000萬元,利用已有地形規劃建設,使建築形式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建成具有皖南民居風格的度假村。已在官塘水庫中建成約2300平方米的小島,島中已建成2層樓閣。度假村項目建設完成後,將集酒店會議中心、度假休閒、旅遊觀光、苗木種植和禽畜養殖為一體的觀光休閒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