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宰相誦經 終身不倦——何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宰相誦經 終身不倦——何充
圖片來自搜狐網

宰相誦經 終身不倦——何充,何充心性雍和,篤信佛法,喜讀佛典,崇修寺宇,雖靡費巨億,也不以為惜。比如東晉時南方有很多有名望的比丘尼,像明感、曇備、道儀、道容、妙音等,在佛法弘傳上很是活躍

原文

東晉之時,有一民謠曰:;二郗諂於道,二何侫於佛。 二郗指郗超、郗愔兄弟;二何指何充、何准兄弟。

何充(292-346)東晉大臣,字次道,廬江潛(今安徽霞山東北)人。何充一生好佛,雖身在宦海,不落於俗。初任王敦椽屬,後任會稽內史。在郡有政聲,招賢納士,薦舉賢良虞喜。虞喜後成為天文學家,鑽研天文歷算,首次發現歲差,觀測出每50念冬至點西退一度,為後世制定精確曆法創造條件。晚年推薦褚裒、桓溫參政,亦不失其所舉。成帝時(337)出任宰相,永和初(345)輔佐幼主,凡所遷用,皆以功臣為先。何充雖無奇能治世,而尊王攘夷,以禮統率百僚,東晉為之一度安穩,何充功不可磨。

何充心性雍和,篤信佛法,喜讀佛典,崇修寺宇,雖靡費巨億,也不以為惜。比如東晉時南方有很多有名望的比丘尼,像明感、曇備、道儀、道容、妙音等,在佛法弘傳上很是活躍。康明感在永和四年(348)與楚湛等十人過江投奔何充,何充便在建康為她們建造了建福寺,成為建康第一座尼寺。同時何充還樂於助人,扶危濟困,親友們貧困時,向他借貸,分文不與,而卻把巨大錢財用以施捨僧侶。何充之弟何准乃是穆帝何皇后的父親,也是尚節寡慾。持佛淨戒,日誦佛經,不問世務。故當世人唱出開卷的兩句民謠。[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