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系列:絢爛如流星的小宰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宰相 |
![]() |
宰相系列:絢爛如流星的小宰相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1]
譯文:
甘羅說:「君侯為什麼這般不高興呢?」呂不韋說:「我讓剛成君蔡澤事奉燕國三年,燕太子丹已經來秦國作人質,現在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為相,他竟推辭不去!」甘羅說:「我有辦法讓他去。」呂不韋厲聲斥到說:「走開!我親自出馬他尚且無動於衷,你還能有什麼辦法!」甘羅說:「古時項橐七歲就作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十二歲,君侯為何不讓我去試一試,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於我呢!」
一
這是一個奇人。
靠一張嘴,不費吹灰之力開疆拓土,年僅十二歲,就位列宰相。
可是在更大的舞台上,他卻音訊全無,無聲無息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絢爛如流星,精彩之後歸於沉寂。
他就是甘羅,戰國時期秦國的上卿。
他的經歷化成一句俗語「甘羅十二為宰相」,用來激勵後世的熊孩子們。
二
甘羅的爺爺甘茂很有名,也是能在《史記》上和別人合併列傳的人物,曾經做過秦國的右丞相。
甘茂因為權力之爭,被人說壞話,害怕之下出逃齊國,在齊國也做到了上卿的位置,最後死在魏國。
因為甘茂的出逃,本來很有權勢的甘氏家族在秦國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經以聰明著稱的甘羅也只能放下宰相孫子的架子,跑到呂不韋家裡混口飯吃。
甘羅在呂不韋這裡擔任的職務叫做「少庶子」,說白了就是一個混吃混喝的食客。
三
從呂不韋的角度來說,收留甘羅,好處多多。
一可以留下愛才的名聲,只要有才,哪怕是孩子,我也重視;
二可以接收曾經顯赫的甘氏勢力,更何況這是雪中送炭的幫助。
三就是呂不韋一貫的作風——冷門下注。
呂不韋家裡養着上千食客,一般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要想在這裡脫穎而出實在太難了。
但是,甘羅做到了,而且是一飛沖天。
這一切,靠的是一張嘴。
四
當時,呂不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已經實施的第一步是:花三年時間,威逼利誘弱小的燕國靠向秦國,燕國送上了投名狀——把太子丹送到秦國當人質。
計劃中的第二步是:派一個叫張唐的人去燕國做宰相,把持燕國的內政。
未來的第三步是:聯合燕國,兩面夾擊攻打趙國。
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張呂不韋位於秦趙邊境河間的封地。
第一步很順利,第二步卻卡殼了,張唐拒絕去燕國。
張唐的理由是:趙國人恨我,曾經揚言「誰要逮住張唐,就賞他百里方圓的土地」,我現在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太危險了。除非你派飛機送我去燕國。
張唐態度堅決,呂不韋也無可奈何。
呂不韋正在生悶氣的時候,甘羅出現了。
甘羅說只要我出馬,就可以讓張唐乖乖上路,呂不韋起先看不起甘羅這個小屁孩子,不認為甘羅可以說服張唐,本着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最後還是同意了甘羅的請求。
五
甘羅高光時刻第一幕。
在這一幕中,甘羅把「威逼」兩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甘羅找到張唐,沒有直接勸說張唐上路,而是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你的功勞和白起的功勞誰大?第二,當年的范雎和現在的呂不韋誰的權力大。
毫無疑問,白起的功勞更大,呂不韋的權力更大。
在得到張唐意料之中的回答之後,甘羅還加重語氣,重複提問,再次確認答案。
接着,甘羅扔出了大殺器的問題。
當年,白起跟范雎唱反調,結果被絞死了,現在你跟呂不韋不是一條心,那麼……
張唐頓悟,馬上讓人準備車馬,準備起程去燕國。
六
甘羅高光時刻第二幕。
在這一幕中,甘羅把「利誘」兩個字運用得爐火純青。
說服了張唐,對甘羅來說,只是一次小小的熱身,或者說是一次墊場表演,因為張唐去不去燕國其實對甘羅的計劃沒有什麼影響。
因為,甘羅打算另闢蹊徑,直接說服趙王。
甘羅出使趙國,見到趙悼襄王。
甘羅本着待人真誠的原則把呂不韋的計劃以及進度和盤托出:燕國太子要來秦國當人質,張唐要去燕國當宰相,接下來秦燕聯手打趙國,一切就是為了擴張呂不韋在河間的封地。
甘羅繼續忽悠,讓趙悼襄王換一種思路:你送上河間的城池,滿足了呂不韋的願望,秦國的威脅就沒有了。以趙國的實力,單獨對上弱小的燕國,還不是手拿把攥,堤內損失堤外補,小投入,大受益。
趙悼襄王心動了,行動了。
七
趙國送給秦國5座城池,然後轉身暴揍燕國,奪取了30座城池(這是《史記》的數字,《戰國策》的數字是36),這30座城池中,又拿出11座送給秦國,以感謝秦國袖手旁觀。
盤點一下的損益情況。
——秦國
成本:甘羅出使趙國的差旅費。
收益:得到5+11=16座城池。
——趙國
成本:出兵燕國的軍費,甘羅出使趙國的接待費。
收益:得到30-5-11=14座城池。
——燕國
成本:抵抗趙國的軍費
收益:失去30座城池。
秦國賺大發了,就因為甘羅的這張嘴。
甘羅回到秦國後,呂不韋大喜,秦王嬴政大喜,封甘羅為上卿(相當於宰相),以前甘茂被沒收的資產也統統發還。
「甘羅十二為宰相」的佳話就此開始流傳。
八
甘羅被封為上卿,哪怕並沒有實際權力,僅僅是一個榮譽性的稱號,也算是政壇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了,但是,甘羅的事跡就此戛然而止,各種史書上連一星半點的記載也沒有了。
怎麼回事?
在甘羅的家鄉流傳着這樣的傳說。
甘羅被封為上卿後,秦王把他招進王宮。在這裡,甘羅看清了嬴政暴君的面目,不想為秦王出力,但是在王宮裡也出不去,甘羅度日如年,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念頭。
一天,秦王回宮時,甘羅正陪着王妃下棋,甘羅趁俯身撿棋子的時候,隨手捏了一下王妃的腳,還故意讓嬴政看得清清楚楚。
俗話說「女人腳光看不能摸」,甘羅被大發雷霆的嬴政處死。
還有一種說法,所謂「高才不壽」,載於《東周列國志》,甘羅的才能和聰慧被神仙看中,把他帶走了,甘羅無疾而終。
甘羅應該是沒有後代的,但並不妨礙甘茂有後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國時候的「錦帆賊」甘寧和東晉名將甘卓。
九
人活一輩子,或者絢麗如煙火轟轟烈烈,或者嫻靜如流水平平淡淡。
兩種活法,其實都挺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