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宣恩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宣恩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東接鶴峰,西鄰咸豐,東北、西北及北部與恩施市交界,西南同來鳳毗連,東南與湖南省龍山、桑植等縣接壤。

宣恩縣轄3個鎮、6個鄉,南北相距73.9公里,東西相距71.5公里,總面積274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宣恩縣總人口41萬人。政府駐地珠山鎮。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宣恩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內容

中文名:宣恩

外文名:Xuanen County

行政區類別:縣

下轄地區:珠山鎮、沙道溝鎮、椒園鎮、曉關鄉等

電話區號:0718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州西南部

面積:2740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284955人(2020年)

國家/地區:中國

政府駐地:珠山鎮

著名景點:酉水河、七姊妹山、彭家寨

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

歷史沿革

春秋為巴子國地,戰國屬巫郡地,秦屬黔中郡,漢歸南郡,三國屬荊州建平郡,西晉及隋屬清江郡,唐為黔中郡,五代為感化州,宋分別為高順州、保順州、高州。元末清初由土司分治,先後設施南東鄉忠峒、忠建、木冊、高羅諸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乾隆元年(1736),並施南、東鄉、忠峒、忠建、木冊、高羅諸土司地置縣,命名宣恩。

民國元年,廢府存縣,直隸於省。

1949年11月10日宣恩縣城解放,屬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12月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年,改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環境

位置

宣恩縣地處鄂西南,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東經109°11′——109°55′,北緯29°33′——30°12′之間,東接鶴峰,西鄰咸豐,北與恩施市交界,西南同來鳳毗連,東南與湖南省龍山、桑植等縣接壤。縣境南北長73.9公里,東西寬71.5公里,行政總面積2740平方公里。

地形

宣恩屬雲貴高原延伸部分,地處武陵山和齊躍山的交接部位,縣境東南部、中部和西北邊緣,橫旦着幾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嶺,形成許多台地、崗地、小型盆地、平壩、橫狀坡地和山谷、峽等地貌。

武陵山脈橫亘延伸,形成西北邊界第一大主峰一羊頭山,海拔1605.8米;支脈沿東北,經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縣的長坪、椿木營,形成椿木營高原,構成全縣制高點。余脈沿湘鄂邊界的八大公山,經一天門、雞公嶺、萬嶺山、東門關、自西向東凸起,將境內分成南北兩部。

全縣最高點火燒堡海拔2014米,最低點(貢水與清江匯合處)海拔356米。宣恩縣城海拔510米。境內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縣總面積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數據截至2012年)

氣候

宣恩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隨海拔高程的變化,呈明顯的垂直差異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明,冬暖夏熱,雨熱同步,年均氣溫15.8℃,無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時數1136.2小時。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濕潤多雨,光溫不足,年均氣溫13.7℃,無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時數1212.4小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氣候冷涼,冬長夏短,易澇少旱,年均氣溫8.9℃,無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時數1519.9小時。(數據截至2012年)

人口民族

2010年末,全縣共有家庭戶115549戶,總人口35. 5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8. 56萬人,女性人口17萬人;城鎮人口7. 68萬人,鄉村人口27. 8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536人,人口出生率12. 8‰,出生嬰兒性別比104.7。人口自然增長率7. 12‰。(數據截至2010年)

全縣共有13個民族,漢族人口占33. 6%,1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66. 4%。其中,土家族占41. 9%,苗族占10. 2%,侗族占13.9%;還有彝族、回族、白族、滿族、壯族、蒙古族、畲族、朝鮮族、水族等。(數據截至2010年)[1]

參考文獻

  1. 宣恩馬蜂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