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宣州古窯址群

宣州古窯址群是宣州境內存在的一個分布較廣的晚唐時期五代的窯址。根據調查情況和其器物特點分析,基本可以確定山崗古窯址群是古宣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遺址由小河口古窯址群、山崗古窯址群、幸福古窯址群、邵村古窯址群組成。[1]

[]

目錄

古窯址群

宣州古窯址群由四處古窯址群組成,分別為:山岡古窯址群、小河口古窯址群、幸福古窯址群跟邵村古窯址群組成。四處古窯址群均在1994年由原宣州市博物館調查發現;2008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又對該窯址群進行重新調查。2010年被宣州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岡古窯址群

山岡古窯址群位於宣州區狸橋鎮東雲行政村新崗村民組,南距宣城城區約30公里,東距狸橋鎮約10公里。南距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渡窯址約7公里。現查明該窯址群由9處窯址組成,其形制均為龍窯型,窯址堆積層高約4-8米,堆積面積可達40000平方米。在堆積層上有大量的紅燒土、窯磚和窯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積中器形比較豐富,有執壺、小罐、缽、碗等,其中碗和執壺所占比例較大。器物胎體較厚重,胎色以灰黑、紅褐色為主,底足大部分為餅型足,足底內凹,少見圈足器。碗內底及執壺上刻有簡單紋飾。所出器物大部分施釉,有的施全釉,有的施半釉。釉色多樣,有青釉黃釉、醬黃釉等,以青釉為主。通過標本比對可以判定此窯址的年代應是晚唐到五代。

小河口古窯址群

小河口古窯址群位於宣州區狸橋鎮東雲行政村小河口村民組,南距宣城城區約30公里,東距狸橋鎮約13公里。南距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渡窯址約8公里。現查明該窯址群由10處窯址組成,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在小河口陶器廠周邊,有3處堆積,堆積面積約6000平方米。另一個在小河口磚瓦廠周邊,有7處堆積,堆積面積約15000平方米。其形制均為龍窯型,窯址堆積層高約4-6米。在堆積層上有大量的紅燒土、窯磚和窯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積中器形比較豐富,有執壺、小罐、缽、碗等,其中碗和執壺所占比例較大。通過標本比對可以判定此窯址的年代應是晚唐到五代。

幸福古窯址群

幸福古窯址群位於宣州區養賢鄉幸福行政村,南距宣城城區約25公里,東南距養賢鄉約11公里。距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渡窯址約5公里。現查明該窯址群由8處窯址組成,分為兩個區域,一處在幸福行政村小汪村村民組呂家山,有3處堆積,堆積面積約10000平方米,另一處在幸福行政村小汪村大村,有5處堆積,堆積面積約3000平方米。其形制均為饅頭窯型,窯址堆積層高約2-8米。在堆積層上有大量的紅燒土、窯磚和窯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積中器形比較單一,以雙系和四系韓瓶為主。器物胎體較厚重,胎色以灰黑、紅褐色為主。所出器物均施釉,施釉不到底。以青釉為主。通過標本比對可以判定此窯址的年代應是宋代。

邵村古窯址群

邵村古窯址群位於宣州區古泉鎮邵村行政村,東南距宣城城區約13公里,西南距古泉鎮約1公里。東北面距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渡窯址約16公里。現查明該窯址群由5處窯址組成,分為兩個區域,一處在邵村行政村對門村民組,有4處堆積,堆積面積約10000平方米,另一處在邵村行政村鳳頭村民組,有1處堆積,堆積面積約800平方米。窯址堆積層高約5-8米。在堆積層上有大量的紅燒土、窯磚和墊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積中器形比較單一,以雙系和四系韓瓶為主,另有少量的執壺、缽、碗等器。器物胎體較厚重,胎色以灰黑、紅褐色為主。所出器物均施釉,施釉不到底。以青釉為主。通過標本比對可以判定此窯址的年代應是宋代。

建設沿革

「宣州窯」一詞最早見中博於清代藍浦著錄的《景德鎮陶錄》,他認為「宣州窯,元明燒造,出宣州,土埴華博質頗薄色白。」民國時《瓷史》作者黃矞則認為博中:「宣州瓷窯,為南唐所燒造,以為供奉之物者。南唐後主物華尤好珍玩。」從這些史料來看,在宣州境內存在着一個分布較廣的晚唐——五代的窯址。[1]根據調查情況和其器物特點分析,基本可以確定山崗古窯址群是古宣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