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客來桑陰下(葉青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客來桑陰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客來桑陰下》中國當代作家葉青才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客來桑陰下

客來桑陰下,鵲噪未曾聞。疑是雲間影,卻攜桃樹馨。何方燕語急,此地麥苗新。挽臂廊檐外,聲聲逐岫雲。

這是我去年初夏寫的一首小詩,詩中的「客」是我的同仁,一位家住長江邊上的青年作家和詩人小馮。小馮接受我的邀請,來山里做客。他一身幹練打扮,連長袖襯衣也沒有穿,兩隻臂膊曬得微紅微黑,一雙眼睛卻放出鮮光異彩。說小馮話音聲震屋瓦響遏行雲,似乎沒有多少誇張。這是他的底氣,別人是學不來的;這也是他的特徵,只要老遠聽到那聲音,你就會肯定地說,「馮高音」來了,必准無疑。所以我說:「鵲噪未曾聞」,喜鵲不是沒有報告給我他的到來,而是他聲音太高,壓過了鵲音;要麼在他高門大嗓面前,輕聲細語的喜鵲嚇得三緘其口,默然無聲了。

其時我家正在養蠶。新栽的桑樹已經長得老高,樹陰濃濃,桑枝蓊鬱,闊大的葉片像極了招呼客人的手掌。小馮只認識蠶,竟然不認識桑葉,我不知道他當年讀書時是怎麼學習《陌上桑》的,大概他只注意了那位美眉羅敷小姐,卻忽視了她手中的「金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的籃子,以及籃子裡碧雲翠玉一般的桑葉了。小馮愛蠶就如愛他的新詩一樣,總是用審美的眼光打量,只是無法對這些小傢伙予以潤色和修改。這些蠕動着的詩句,這些潔淨得連一個別字也沒有的詩行,在小馮面前,無異於奉上了山珍海味玉液瓊漿,你瞧,他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眼光老是盯着那一簸箕一簸箕半拉大的蠶寶寶。

對於一個城裡人來說,想體驗一下村夫蠶婦的日常生活誠然不易,何況一個需要體驗生活的詩人與作家。小馮跟我說,送我一盒蠶吧,讓我回去好好跟它說說話。我告訴他,再過幾天,這些蠶兒就要老了,老了的蠶兒是無法跟你對話的,它有它的工作,也有它的歸宿。何況,幾個小時離開桑葉,蠶兒還能活下去嗎?除了休眠,它們就得不停地吃,吃就是它們的工作。哪像你,要麼到一個景點便秀色可餐,要麼拿一本書就擁有了精神食糧!小馮點頭,搖頭,抓頭,最後被我灌得一塌糊塗。

午覺之後,下午去看我的一位同村朋友兼長者。路上,小馮見識了近幾年來村里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有瓜蔞、茭白、百合與油桃。像一個天外來客審視凡塵俗物一樣,小馮一樣樣地打量,一樣樣地詢問,他覺得鄉村就跟一個博物園似的,什麼都有,什麼都新鮮有趣,即使農民手下剔除的一兩株野草花,他也十分欣賞地捧起來,舉到鼻前,深深地嗅了又嗅。其實,他哪裡聽到三月的春夜蛙鳴,五月的槐花絮語,八月的石榴歡笑,臘月的梅雪夜話,又哪裡看到蠟燭山尖的早霞,騎牛嶺上的霧帶,蓼葉塘里的鯉魚,八斗田溝的米蝦。我的長者朋友捧出熱乎乎的水菊蒿子粑,一股濃香帶着山野的氣息和竹林的清新,首先就撂倒了小馮的斯文和矜持。「別光顧着吃啊,看看就把詩囊給填滿了,把詩也給擠跑了!」我在旁打趣,差點噎着了他。

入夜的鄉村,幾盞燈火次第亮起在田塍四圍,像一串貝珠項鍊,戴在小村的脖子上。小馮真地在作詩了,他的沉思同鄉村一起隱入無邊的天籟,又隨着小蠶們沙沙的咀嚼變成一行行充滿哲思和鄉情的詩句。我慶幸我的邀請,小馮這一日的採風一定會產出數量可觀的佳作,同時,我的鄉村也在他的詩章里頓然葳蕤起來,氤氳起來。

我不能不接受小馮的最後一個請求,為他移床鋪席,讓他睡到蠶室里去。任憑他徹夜不眠地諦聽沙沙雨聲,抑或任由他在靜夜裡與蠶兒悄悄對話吧,雖然平日裡他那高分貝振聾發聵,這會兒,他什麼聲息也沒有了,他淹沒在一大片筆尖落紙的聲響里,他沉浸於一宵落地有聲的珠璣中。

客來桑陰下,把酒話桑麻。無論是文友、酒友還是書蟲,來吧,這農曆三四月,遍地是綠陰,陰陰夏木囀黃鸝,鄉愁一般醉人哩! [1]

作者簡介

葉青才,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中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