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石疙瘩寶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石疙瘩寶螺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寶石疙瘩寶螺

拉丁學名:Nucleolaria

nucleus gemmosa,Cypraea

nucleus gemmosa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中腹足目

科:寶螺科

屬:葡萄貝屬

種:疙瘩寶螺

亞 種:寶石疙瘩寶螺

命名人及時間:Perry,1811

英文名稱:Nucleus Cowrie

寶石疙瘩寶螺(學名:Nucleolaria nucleus gemmosa)是腹足綱寶螺科的軟體動物。貝殼呈卵圓形,螺層內卷。殼口狹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齒舌紐舌形。外套膜薄、二葉型,活體幾乎完全覆蓋貝殼。螺旋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成體無厴。貝殼呈淡黃褐色至棕色。殼背面有許多小疙瘩分布,每個疙瘩由一條細肋彼此連接;疙瘩及肋上具有淺橘色的細線,老的空殼上則不明顯或消失;背線之刻紋深刻明顯。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主要以藻類或珊瑚動物等為食。 [1]

寶石疙瘩寶螺外形特徵

寶石疙瘩寶螺 長15 - 20 mm, 貝殼通常為卵圓形,殼質較厚且結實,前後端凸出,兩側緣加厚,並向上翹起,背線近中央,微顯弓曲,呈淺溝狀。殼表面粗糙不平,具有密集、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其突起由一條細肋線彼此相連接。

兩側緣加厚,基部增寬。殼的顏色灰黃或深褐色,殼口窄長,軸溝淺,前渠微顯中凹。兩唇齒髮達,延伸到基部邊緣,並與兩側的細肋相連接,齒延伸到基部,常出現細的間肋,在每一齒的兩側緣,具有桔黃色的鑲邊。外唇齒 23-29 枚,軸唇齒 18-22 枚。

殼口狹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共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唇緣厚,邊緣具齒紋,無厴。成年個體的螺旋部極小,一般埋於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

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螺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

寶石疙瘩寶螺所屬科類

寶螺科。

寶石疙瘩寶螺分布範圍

分布於塔希提島,斐濟。

寶石疙瘩寶螺習性環境

寶石疙瘩寶螺 生活在熱帶、亞帶淺海中,常在潮間帶低潮線附近岩礁質的海底棲息,潮水退後,多隱入礁石塊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間和洞穴內,行動緩慢,怕強光;

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它們用齒舌捕食海綿、有孔蟲、藻類、珊瑚動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

寶石疙瘩寶螺生長繁殖

雌雄異體,產卵季節多在3-7月,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及陰暗的地方。母螺產卵後並不離開卵群,仍臥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護,直到孵化為止。

參考來源

  1. 寶石疙瘩寶螺,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