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格德烏拉蘇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格德烏拉蘇木

中文名 :寶格德烏拉蘇木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

寶格德烏拉蘇木,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地處新巴爾虎右旗東南,東與新巴爾虎左旗吉布胡郎特蘇木以烏爾遜河為界隔河相望,南與貝爾蘇木相連,西南與蒙古國東方省哈拉哈河蘇木接壤,西與阿拉坦額莫勒鎮毗鄰,北隔呼倫湖與達賚蘇木相望。蘇木人民政府駐地距旗政府45千米。 總面積4734.3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戶籍人口2199人。 清屬新巴爾虎右翼四旗鑲藍旗。 2011年1月,恢復設立寶格德烏拉蘇木。截至2020年6月,寶格德烏拉蘇木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蘇木人民政府駐根子村。 2011年,寶格德烏拉蘇木牧民人均純收入7350元。截至2019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位置境域

寶格德烏拉蘇木地處新巴爾虎右旗東南,東與新巴爾虎左旗吉布胡郎特蘇木以烏爾遜河為界隔河相望,南與貝爾蘇木相連,西南與蒙古國東方省哈拉哈河蘇木接壤,西與阿拉坦額莫勒鎮毗鄰,北隔呼倫湖與達賚蘇木相望。蘇木人民政府駐地距旗政府4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4.6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7.99千米,總面積4734.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寶格德烏拉蘇木地勢中段略高,東北、南部為平甸。一般在海拔544~922.3米,最高點位於寶格德烏拉山,海拔922.3米;最低點位於哈如拉音陶日木,海拔544米。

氣候

寶格德烏拉蘇木多年平均氣溫為0.4℃,1月平均氣溫-24℃,極端最低氣溫-35.5℃,7月平均氣溫24℃,無霜期年平均,128天,最長130天,最短12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100小時,0℃以上持續期180天(一般為4月10日至10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593.4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02.8毫米(1986年)。

自然災害

寶格德烏拉蘇木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大雪、火災、鼠害、蟲害等。火災主要發生在每年的3~6月和10~11月。雪災每年冬季均有發生,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0年11月~12月,造成7萬頭(只)牲畜受災,死亡牲畜1.2萬頭(只)。

自然資源

寶格德烏拉蘇木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硝鹽、鹼、石灰石、雲母等,集中分布在東南部一帶。擁有草原面積421萬畝。野生動物有狐狸、狼、山狐、獾子、旱獺和鳥類10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二級保護鳥類有31種。植物資源有白蘑、柳條、榆林、蘆葦等。

人口

2011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轄區總人口216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2人,城鎮化率14.42%。另有流動人口216人。總人口中,男性1091人,占50.4%;女性1075人,占49.6%;14歲以下305人,占14.1%;15~64歲1757人,占81.1%;65歲以上104人,占4.8%。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達2062人,占95.2%;有漢、達斡爾、滿3個民族,共104人,占4.8%。2011年,寶格德烏拉蘇木人口出生率6.92‰,人口死亡率7.93‰,人口自然增長率-0.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72人。 截至2018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戶籍人口2336人。 截至2019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戶籍人口219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寶格德烏拉蘇木牧民人均純收入7350元。 截至2019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寶格德烏拉蘇木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牛飼養量0.73萬頭,年末存欄0.56萬頭;羊飼養量15.89萬隻,年末存欄10萬隻。2011年,生產肉類572噸,其中牛肉91噸,羊肉481噸;畜牧業總產值292.7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09年10月,寶格德烏拉蘇木實現村村通,2011年衛星地面站用戶達280戶,入戶率90%。 2011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室6個;圖書室1個,藏書7千冊。有摔跤、射箭、賽馬、蒙古象棋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文化團體。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寶格德烏拉蘇木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張。專業衛生人員5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5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寶格德烏拉蘇木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戶,人數48人,支出18.42萬元,比上年增長21.42%,月人均263元,比上年增長21.1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戶,人數84人,支出16.17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165元,比上年增長13.79%;農村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4人,共支出4200元,比上年增長100%;農村臨時救助146人,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66%。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46人,倒塌房屋4間,救災支出5萬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