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區廣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寶坻區廣濟寺位於天津市寶坻區,是天津地區、乃至全國地區的佛教聖地,與薊縣獨樂寺齊名。廣濟寺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不過它並沒有被完全保存至今,而是毀於天津解放前夕。據資料,寶坻廣濟寺屬遼代建築,僅晚於薊縣獨樂寺[1] 。年齡約1000歲左右,於公元1005年籌建,1025年正式竣工。現存建築重建於2007年。
中文名稱 廣濟寺
地理位置 天津市寶坻區西大街附近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性氣候
占地面積 3000多平方米
門票價格 0元
著名景點 天王門
寺廟簡介
廣濟寺,俗稱西大寺,位於寶坻城內西街。廣濟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三千多平方米。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曾於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來寶坻勘察廣濟寺,詳細記載了寺內天王門、鐘樓、鼓樓、東西配房和三大士殿等建築。廣濟寺建於遼代。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於聖宗統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由弘演法師開山立業,直到他圓寂,可算廣濟寺的創始時期。這時期陸續建置了甘井、華亭、法堂、香廚、浴堂等建築。弘演之後,道廣、一弘二師,秉師遺志,將大殿與山門修完,直至遼聖宗太平五年(公元1025年)竣工。從大寺破土動工至今,正好一千年。
立體風貌
三大士殿的立面外形是一座東西五間、南北四間、單層、單檐、四阿(即廡殿)的建築物。斗供雄大,出檐深遠。屋頂舉折緩和,進深甚大。正脊比當心間略長。脊頂有碩大的正吻。全部權衡與薊縣獨樂寺山門略同且大。前面正中檐下有兩塊匾,上一塊是「三大士殿」 ,下一塊是「阿彌陀佛」。
殿內塑像
殿的主人翁就是殿名所稱的「三大士」 ,即觀音、文殊、普賢。壇上有朝服像一尊,協侍八尊,壇下有侍立菩薩像六尊,衛法神(金剛、韋馱)像兩尊。稍間沿東西山牆下有十八羅漢像。扇面牆北面有五師菩薩並脅侍共七尊。共計像四十五尊,三大士菩薩高約4.20米,脅侍像高約3.10米。三大士殿內共有碑九通,其中最重要最古的一通,為遼代太平五年(公元1025年)碑,俗稱透日碑。舊時為寶坻八大景之一,稱「珉碣銀溝」 ,亦稱「文燦靈碑」。乾隆十年《寶坻縣誌》載,「其碑光瑩澄澈,對面可鑑,叩之有聲鏗然」。此碑敘述了寺的原始殿之建立。次古的是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碑,敘述了圓成和尚發起募捐修葺並抽梁換柱往事,亦周圍侍神羅漢之塑立。
歷史意義
寶坻解放後,廣濟寺於1947年被縣長於生下令拆除,原因是:需要木料修橋,拆除後用其木料去修橋還能為人民服務[2] 。偌大的寶坻,河北(當時寶坻屬河北),華北,中國,找不到木頭去修橋?!竟然要拆一座極具建築價值的遼代寺廟?這種邏輯,佩服得無話可說!修的橋,好像是白龍港大橋,此橋今何在?反正原廣濟寺已經不存在了,遼代古建傑作毀於一旦,實乃文保歷史上的一大教訓,也是中國和世界歷史文化的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