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作品名稱:《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詞

作者:范仲淹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慶曆六年,范仲淹任鄧州知州,營建了百花洲和花洲書院,本詞即為應制之作。上闋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思想;下闋表達曠達的思想。

原文

譯文

滿城人開始身着羅綺-春天快要結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沒有沒開盡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嫵媚互相映襯。 看不到花的盡處和岸的盡處,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我雖然憂國憂民) 請不要責怪山翁我偶爾尋一點歡樂,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時運註定,連那黃鶯都懂得唱新聲,花蝶懂得新舞 那都是上天賦與它們的本能 怎麼能要求我輩就沒有歡樂的情緒吶!

創作背景

題為「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白花洲」。穰,即穰縣,故城在河南鄧縣外城東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鄧縣城東南隅,范仲淹營為游詠之所,大概是穰城(即穰縣縣城)的郊區。范仲淹五十七歲知鄧洲,五十八歲時曾寫《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詩,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歸」句,故【定風波】定是五十七歲之後的作品,是記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范仲淹既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進取思想,也有消極低沉的時候。范仲淹年輕時,生氣勃勃,積極進取,後來三遭貶職(知鄧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鄧州前充邊任),知鄧州時,年紀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極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陽樓記》最後強調「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兩種思想傾向對立鬥爭的結果,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了,他過去一貫的積極處世的思想復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否定了消極一面,希望、鼓勵自己向古仁人看齊,希望、鼓勵自己比古仁人更進一步。他在這時思想鬥爭的結果是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但當時的消極一面卻在《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這首詞中記錄下來了。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2]

范仲淹古詩詞作品: 《九日·欲賦前賢九日詩》 《岳陽樓記》 《江上漁者》 《漁家傲·秋思》 《諸暨道中作·林下提壺招客醉》 《定風波·羅綺滿城春欲暮》 《送何白節推宰晉原》 《河朔吟·太平燕趙許閒遊》 《蘇幕遮·懷舊》 《書扇示門人》[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