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作者:宋.蘇軾


原文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 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1]

譯文

兩朵芙蓉呈淡淡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戀戀不捨地特地為你再開一次。如果說使君沒有這種感受,為什麼這兩朵芙蓉花不對別人開放? 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細雨中的芙蓉花,它在為你動情而翩翩起舞!勸君多喝幾杯滿杯酒表示謝意。酒席前的東坡醉官又問:明年,芙蓉花開時,我們再為誰來敬一杯?

注釋 孟亨之:孟震,東平人,曾中進士。 拒霜:即木芙蓉。 君猷:徐君猷,字大受,東海人,當時知黃州,蘇軾貶黃州,君猷待之甚厚。 兩兩輕紅半暈腮:形容兩朵芙蓉呈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暈腮,紅臉。 獨:唯一,特地。回:量詞。 雙花:兩朵芙蓉花。 低昂:前栽後仰。十分杯:滿杯酒。 尊前:酒席前。狂副使:東坡自稱狂醉團練副使,無事可做的酒官。 來歲:明年。

賞析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推出一個動感鏡頭:如美人暈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紅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為徐守開放。作者總是以靈敏的眼光,豐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來觀察、來體驗客觀世界,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靈性,於是寫進作品裡,就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作者用美麗、名貴的芙蓉花來敬贈一位「非使君莫可當此花」者,足見東坡對這位賢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擬人之法,高超絕妙。

「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以設問的句式,更深透一層地把這種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華起來。「雙花不向別人開?」這一過片問話結句,收而難止,留有餘味,為下片的深化題旨作了鋪墊。

下片,「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承上問話。

由寫芙蓉花的動人美貌、誘人感情到寫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細雨中的芙蓉花,它在為你動情而翩翩起舞!勸君多喝幾杯滿杯酒表示謝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蘊,一脈相通。

「更向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自問無答的三句話令人回味。東坡問:明年,芙蓉花開時節,我們與誰喝酒而來?芙蓉花與誰「依依」而開,答案便是餘下的想象空間了。

詞的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下片由寫芙蓉花的動人美貌、誘人感情到寫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全詞景語含蓄,意味深重。「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景語含蓄,比直說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樣的真情痴情,誰不為之動心。「來歲,花開時節為誰來?」用筆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長久的回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十月。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時間。蘇軾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對飲言歡,以頌徐守之功德。蘇軾作此詞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飲酒以詩戲之》詩以志之。[2]

作者簡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詩詞名句網
  2.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