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慧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慧禪寺地處如皋古城東南隅,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地處如皋古城東南隅,山門正對玉帶河,東臨放生池,西南傍玉蓮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樓堂環繞四周,寶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環寺,樓抱殿」獨特格局。定慧禪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大殿和金剛殿,改山門朝北,後陸續砌建鐘鼓二樓和藏經閣、禪堂、祖堂、齋堂等。

中文名:定慧禪寺

地理位置:江蘇省如皋市泮池路2號

開放時間:6:00---18:00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20元

占地面積:十六畝

著名景點:觀音塔

建造時間:公元591年

舊 稱:定惠寺

歷史發展

定慧禪寺,據唐代道宣和尚撰寫的《續高僧傳》記載,隋開皇十一年十一月,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在揚州金城殿設千僧齋,邀佛教天台宗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師赴宴,智顗大師應邀赴揚州授菩薩戒,途徑如皋,發現如皋上空佛光四射,認定這是一塊寶地,於是在此誅茅建廬,當時取名「定惠寺」。

宋代時,由於兵火洗劫,定慧寺已經頹敗,只剩下斷璧殘垣。

宋元進士:曾任如皋知縣的史聲寫過一首憑弔定慧寺的詩:寺名定慧知何代,橋古碑橫不記年;古樹亂鴉啼晚照,故園新碟舞春煙。七層寶塔化成路,五色雲衢散上天;惟有玉蓮池內水,滄浪深處老龍眠。

現存的定慧寺主體建築系明朝萬曆年間重建。那時,有個叫素芳的和尚帶着性乾、性德兩個徒弟來到定慧寺,稍加修葺就暫時住下了。性乾決心修復定慧寺。為了籌款他用油燈烤腳踝、用鐵索盤胸等以示虔誠的手段向大眾募化。善男信女深受感動,紛紛捐助。

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7年),重修寺院工程動工。不久,大殿便落成了。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於是他偏袒南遊。後來在鬱林洲(今廣西玉林市)從海外歸來的商船上獲得一棵一丈六尺長的檀香巨木並就地雕成毗盧大佛(如來佛祖)像。

萬曆四十三年(公無1615年)佛像運抵如皋,置於大殿內。在此期間,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鐘鼓樓,雲石上人募建了藏經樓,德林上人到嘉禾(今浙江嘉興市)購買了藏經收藏。

德林上人德學兼優,影響深遠,定慧寺空前興旺。

到了清朝,定慧寺的大殿、鐘鼓樓、藏經樓又多次動工整修,古建築一直保護完好。

光緒末年,定慧寺對河的東嶽廟被拆建為師範學堂,監院根源怕寺院房屋被占用,通過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求得慈禧太后御筆「慧映中華」匾額,然慈禧太后之父名惠征,太后心覺有緣,遂下令保全寺廟,為避太后之父名諱,「定惠寺」更名為「定慧寺」。

直到1966年"文革"前,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的風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寺內所藏文物悉被毀掠,和尚被趕出廟宇,佛像全被砸毀,殿堂建築遭到嚴重破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198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復定慧寺並對外開放。而今,金像重現,殿宇生輝,香煙繚繞,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絕。

1983年重新裝修和塑造佛像,修復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及其東側觀音樓、關帝殿、雲水台、方丈室、祖堂、引堂,西側華嚴樓、念佛樓等。大雄寶殿內塑主佛丈六毗盧端坐獨梗蓮花上,香花二聖、梵王帝釋、十八羅漢、十二圓覺、海島佛山、地藏觀音等,全部塑像均由浙江美術研究所雕塑大師詹振輝所作,中國壁畫大師袁運圃教授題辭贊曰:「當代中國佛像之冠」。1988年,由美國紐約光明寺住持壽冶法師贈送的緬甸產漢白玉臥佛,法身高12英尺,重6.5噸,迎回供奉於法寶閣(原藏經樓)。1990年,于山門內東西兩側修復鐘鼓樓,樓高16米,造型仿唐式。鍾為銅鑄,高1.5米,重400公斤,鼓直徑1.5米。為南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1月8日,在廟東側、放生池南,建成上下7層,總高43.88米的寶塔一座,內供觀世音菩薩的32應身84出相,遊人可直登塔頂,飽覽古城景色,現定慧寺已成為如皋對外開放旅遊觀光的3A級重要景點。

2007年根據如皋市城建規劃,如城內城河南、觀風路東的0.8公頃土地無償劃撥給定慧寺,用於新建五百羅漢堂、講經堂、文殊院、普賢殿、高僧堂、功德堂、文物館、服務中心等,2010年10月29日,千年古剎、省重點寺院定慧寺西擴工程隆重奠基。

建築布局

198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復定慧寺並對外開放,而在十年動亂中,寺內所藏文物悉被毀掠,和尚被趕出廟宇,佛像全被砸毀,殿堂建築遭到嚴重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而今,金像重現,殿宇生輝,香煙繚繞,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絕。

定慧禪寺占地總面積約為十六畝。平面布局略呈回字形,外為樓堂,內為殿宇。山門朝北,實為罕見。

定慧寺最明顯的特色是寺門朝北,山門為九檁穿斗式硬山建築,面闊三間。山門內,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為中軸的兩側,環繞着眾多的樓堂、寮房。

東側有祖堂、觀音堂、影堂、方丈室、關帝殿、雲水台、功德林等,西側有華嚴樓、念佛樓、齋堂、講經堂、寮房等,形成了「樓抱殿宇」的格局。

如今經過大規模修復的定慧禪寺,背陰而立的山門為九檁穿斗式硬山建築,是水磨青磚砌成,門額橫楹楷書「定慧禪寺」四個凸型金字。

門前置石獅一對,門上設門簪,下安抱鼓石。

進山門就是天王殿,中間迎面端坐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佛,憨態十足,兩旁有一副耐人尋味的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

彌勒佛背座面是韋馱天尊像,一坐一立。

主體建築

殿東西兩側有四大天王塑像,一執利劍,一抱琵瑟,一捧雨傘,一擒龍獸。傳說有四大天王執掌乾坤,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面貌與姿態各異;增長天王手執利劍,怒眼環睜;持國天王手抱琵琶,昂然上視;多聞天王手捧雨傘,面貌猙獰;廣目天王手擒龍獸,肌肉崩突。可是,他們的劍無鞘,琴無弦,傘無骨,龍無鱗,奇妙有趣。

庭院中間安放着高丈余的寶鼎一尊,為信徒們所捐鑄。穿過庭院,沿九重石階而上,就是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殿高十多米,為九歇山式合掌形狀的串角磚木結構。高高聳起的四個飛檐翹角上掛有銅鈴。殿背正中新安裝的高達兩米「極樂指南」,更使大殿顯得雍容壯觀。

大雄寶殿是定慧寺的主體建築,採用合掌式串角磚木結構,四角掛有銅鈴;寶殿正中,一丈六尺高的如來佛端坐於蓮花之上,大佛額上鑲夜明珠一顆,全身用赤金貼塑,紅中透黃,光澤灼目;大佛身後佛光中有千佛相繞,姿態優美,表情各異,被譽為中國「壁畫之王」的袁運甫教授曾在佛像前久久佇足,並即興揮毫:「當代中國佛像之冠」。藏經樓前附卷廊,廊檐下安設密檐斗拱,樓檐下懸「法寶閣」匾一方,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定慧寺八角七層觀音塔是近年重新修建的;寶塔高45米,用大理石刻觀音聖像,嵌於每層內壁四周,共84尊。登塔俯瞰,龍遊河、玉帶河繞寺而過,碧波粼粼,放生池猶如一塊碧玉鑲嵌在玉帶之上,寺院內長年香煙繚繞、佛號陣陣,陽光中的樓、殿、堂、齋等如沐佛光,常令遊人留連忘返。

大雄寶殿內新塑的高達一丈六尺毗盧大佛(即俗稱的如來佛),頷首微笑,姿容慈祥、端坐於蓮花之上的中央。這尊巨佛身後光芒四射,千佛相繞,造型各異,姿態優美。上界是香,花二聖,其側為梵王、帝釋,大殿東西兩廂是十八尊羅漢,每尊臉譜不同,栩栩如生,十二圓覺菩薩隱現於雲中呈飛舞狀。毗盧大佛之背壁是「慈航普渡」的佛山雕塑,形象地表述了善財童子先後參見五十三位名師,終於從南海普陀洛伽山觀世音那裡得道的佛教故事,佛山上共塑有大小佛像一百五十尊,觀世音大士居中而坐,善財、龍女侍立兩側,整個布局疏密有致,騰雲駕霧,宛如仙境。

大雄寶殿的南側是「藏經樓」,樓檐下懸掛着「藏經樓」和當年慈禧太后手書「輝映中華」的兩塊金字大匾。

大雄寶殿東側有觀音塔,關帝殿、雲水台、方丈室、祖堂、西側有大悲樓、念佛樓、齋樓、講經堂等。

九大特點

山門朝北

這記載着如皋人民抗擊倭寇的一段歷史。定慧寺建築特色在中華佛教建築史上獨樹一幟,被中國著名古園林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先生贊為「水環寺、樓包殿、山門北向,在全國獨具一格」。

定慧寺原本是山門南向的。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如皋,為了保護城裡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公元1554年修築了城牆。由於地區擴展,新砌的城牆將定慧寺包入城內。這樣,定慧寺北有古城河(玉帶河),南有護城濠河,西有宋朝龍圖閣學士王覿園的玉蓮池(已廢),東有寺院開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環寺」的地勢。明萬曆年間重修定慧寺時,為方便起見,將山門改為北向,整個建築亦調起來,原山門處改建成藏經樓。

雙韋馱像

韋馱菩薩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8位護法之首,也是四大天王手下32位護法之首。傳說曾有邪魔盜走佛的舍利子,韋馱菩薩歷經艱難,將舍利奪了回來,因此寺院都將韋馱菩薩面朝主殿,保護佛祖,護持佛法,驅除邪魔。韋馱菩薩手持的是降魔金剛杵。一般寺院金剛杵有兩種持法,一為金剛杵杵地,一為雙手合十,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金剛杵橫放代表此寺為接待寺,金剛杵杵地代表本寺僧多粥少,不接待僧人掛單。一般寺廟只有一個韋馱,如皋定慧寺韋馱一坐一立兩尊。

這裡還有一段故事,明萬曆年間,高僧性乾為重塑佛像遠赴廣西化緣。一天,他在廣西某富戶家的花園裡看中一棵大旃檀(檀香)樹,可戶主卻說:「此樹常綠不凋,乃是傳家之寶。錢財可施,樹不可贈。」性乾志在必得,於是不食不眠,結跏趺坐於樹下,手敲木魚,口誦經文。如此三日三夜,旃檀樹葉簌簌下落。富戶大驚,只得以樹相送。不料運樹船抵達揚子江口時,遇上一夥江洋大盜。眾盜匪正要動手劫樹,猛然見船頭坐一韋馱,雙目如炬,威勢逼人。大盜心驚膽戰,向韋馱磕頭許願,並親自將「神木」護送到寺,從此改邪歸正,皈依三寶,並根據江上所見,在定慧寺中塑造了這尊韋馱坐像。

輝映中華匾額

定慧寺現「輝映中華」匾額,原為「慧映中華」,乃慈禧太后親筆所書,文革中被毀,上海百歲書法家蘇局仙老人來定慧寺時,聽說後欣然提筆重新書寫了的這塊匾額。

毗盧天冠

大雄寶殿上釋迦牟尼佛是一尊毗盧主佛,頭戴毗盧天冠。這在全國寺院中較為罕見的。

獨梗蓮花座

一般寺院的佛都是端坐於佛龕之上,如皋定慧寺的毗盧主佛端坐於獨梗蓮花之上,這在全國寺院中極為罕見。

十二圓覺

圓覺意為「圓滿的靈覺」,是在佛教中輔助行道的大菩薩。定慧寺大雄寶殿的十二圓覺,左為文殊、普眼、賢首、觀音、彌勒、淨音,右為普賢、妙覺、善慧、善見、金剛藏、威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仿唐朝吳道子畫,妙相莊嚴,甚為稀有。杭州靈隱寺有記載說:「在大雄寶殿有十二圓覺塑像的寺院全國僅此一家。」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早出如皋定慧寺二百多年。如皋定慧寺為第二家大雄寶殿中供奉十二圓覺菩薩的寺院。

海島塑像

在毗盧佛的背壁是一幅海島觀音圖,也叫「五十三參圖」,講的是善財童子修成正果過程中參拜53位名師的故事。當代壁畫大師袁運甫教授曾在這幅海島觀音圖前久久佇立,並讚譽其為「當代中國佛像之冠」。

血書華嚴經和貝葉經

定慧寺最南邊的藏經樓法寶閣上,珍藏着血書華嚴經。曾為五台山廣濟寺的大和尚,繼為上海普濟寺方丈,後任美國佛教研究會會長、紐約光明寺住持壽冶大和尚(1908-2001)嘔心瀝血,發無上道心,刺舌尖和手指尖的血寫成一部八十卷的華嚴經中一部藏於法寶閣。法寶閣還藏有一部珍貴的貝葉經,甚為稀有。據《如皋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如皋邑紳顧錫爵將從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帶回的貝葉經21頁,施給北東嶽廟(原址在北城腳水繪園河西)。50年代,始由東嶽廟移至定慧寺。

緬甸玉佛

定慧寺的玉佛樓上,有一尊壽冶大和尚1990年捐贈的緬甸玉佛,長12英尺,重6.5噸,由一塊潔白的緬甸玉石精雕而成。這臥佛姿勢,佛教稱為「涅槃」。佛祖在拘屍那拉城涅槃時,是在裟羅雙樹間枕着右手側身臥着,所以此像又稱「雙林滅度」。玉佛周圍的佛龕,為故宮之舊物,據傳為慈禧太后之物。佛龕上有九十九條金碧輝煌的龍,可謂珍貴文物。

古今地位

定慧禪寺,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外為樓堂,內為殿宇,布局嚴整,建築宏偉,這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格獨特、高僧輩出的千年古剎,人們稱它為如皋境內的古寺之最[1]

如皋定慧禪寺建於何時,一說是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六二七——六四九年)另一說在宋天禧年間(公元1017——1021年)初建,但更多人認為還是公元591年,它至少有千年歷史則是無疑的。

唐朝至清朝的歷代統治者都推崇佛教。在如皋縣城鄉,佛教的影響深遠。解放前,僅如城就有大小佛教寺廟六十多座。其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僧侶最多的是定慧禪寺。

從十七世紀中葉起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的近三百年中,定慧禪寺被推為如皋縣的「首富」,它擁有上萬畝的出租土地,在張家堡(今如東縣的潮橋附近),四里半渡(今海安縣丁家所附近)分設莊房負責收租。

大量的田租所得,是其僧眾生活和佛事費用的主要來源,也是它久負盛名的一個原因。

旅遊信息

地址:江蘇如皋市如城鎮泮池路2號(近師苑橋)

郵編:22650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