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官道口鎮(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官道口鎮(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北部,地處盧氏縣、靈寶市、洛寧縣三縣市交界處,距離盧氏縣城35公里,209國道、呼北高速公路、洛(陽)盧(氏)高速在境內交匯貫通,交通優勢明顯。系盧氏出入三門峽、洛陽、鄭州等地的「北大門」,是全國重點鎮、「盧氏北部重鎮」。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6個行政村,人口21363人(2017年)。境內有國家4A級景區豫西大峽谷景區和豫西百草園景區。

2016年8月官道口鎮被列入「河南省經濟發達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名單。

2021年4月23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命名官道口鎮為河南省第二批「美麗小鎮」。[1]

[]

紅色歷史

石大山抗日戰役紀念碑:石大山位於官道口鎮西北部5公里處,海拔1900米,為崤山西部山峰.石大山懸崖峭壁、地勢險峻、雄關漫道、易守難攻,由於它周圍地勢險峻,加之正南是將軍山,中間突出一道「魚脊樑」,便成為峭函古道通往南部的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地。石大山戰役為豫西抗戰最後一個戰役,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國軍為奪取石大山戰役最後勝利而做出了重大犧牲,近千人為國捐軀。戰後烈士遺骨均葬於陳家嶺,抗日英靈,長岷石大山下。

石人山抗日戰役紀念碑矗立於官道口鎮東北5公里處,209國道東側。由一塊約6米長、 2米高的巨大片石製作而成,紀念碑底座由水泥打造,外鑲褚紅色牆磚。石碑名由蔣介石之孫、蔣經國之子、國民黨原副主席蔣孝嚴先生題寫,凹刻進巨石之中,鮮紅的油漆勾描之後,百米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她奪目的光彩。

重要事件

河南盧氏縣官道口鎮發現保護動物骨頂雞

11月26日,中鐵十六局工作人員在盧氏縣官道口鎮顏子河村施工時,發現一隻「小雞」腿部受傷,在地上掙扎。工作人員發現這隻「小雞」和平常所見小雞不一樣,便將其帶回辦公室。

通過上網搜索,工作人員發現這隻「小雞」與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骨頂雞相似,於是便打電話告知顏子河村村幹部,村幹部及時將此事告知盧氏縣林業局。接報後,盧氏縣林業局派出技術人員趕往事發地點,確認這隻「小雞」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骨頂雞。技術人員對這隻骨頂雞進行了包紮處理,於當日將其送往三門峽市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進行救治。

11月30日,盧氏縣林業局工作人員致電三門峽市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得知這隻骨頂雞情況良好。

盧氏縣林業局林政資源股股長劉占文告訴大河報記者,從骨頂雞的頭上看,骨頭比較突出,所以叫「骨頂雞」。「骨頂雞適宜在生態環境好的地區生存,這次在盧氏縣發現它,說明近年來盧氏縣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榮譽記錄

2021年4月23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命名官道口鎮為河南省第二批「美麗小鎮」。

歷史沿革

據傳說該鎮地處官、商來往盧、靈、洛三縣必經之道,又系四山環繞,地勢險要的隘口,因而得名「官道口」。

明末至民國19年(1930年)前屬尊賢里,1930年後撤里劃為四區,民國31年(1942年)改為平等鎮。1947年解放,將原屬靈寶縣轄的百間房、秋涼河、嶺南和官道口街以橋為界的北半部劃歸盧氏官道口,屬杜關區。1956年建官道口中心鄉,1958年轉入杜關公社,1961年恢復杜關區,分設為官道口公社。1965年撤區,仍並歸杜關公社,1971年分設官道口公社。 1984年政社分設,建鄉政府和經聯社,分管行政和經濟。1995年元月,撤鄉建鎮。2018年全縣行政村合併調整,全鎮共轄16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官道口鎮轄16個行政村:官道口村、永渡村秋涼河村、百家房村、江槽村、寨上村、耿家莊村、耿家村、莊科村、新坪村、三官廟村、北磨上村、大嶺頭村、車家嶺村、楊眉河村、黑牛村(185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官道口鎮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北部,地處盧氏縣、靈寶市、洛寧縣三縣市交界處,西與杜關鎮為鄰,北與西北分別和靈寶市寺河鄉、蘇村鄉接壤,東與洛寧縣故縣鎮毗鄰,南與范里鎮相連,總面積211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地質條件一一中元古代官道口群命名地

官道口群由下而上包括高山河組、龍家園組、巡檢司組、杜關組和馮家灣組,歸屬中元古代晚期:店、含燧石條帶狀白雲岩和厚層白雲岩的龍家園組呈帶狀分布於官道口、張家坡、草術桐以南、八寶山以北地區。

地形地貌一一崤山中段,中山丘陵、北雄南秀

官道口鐐地貌以丘隙為主,平均海拔880米,歷史上由於眾多河流的切割,山體破碎較重,次級分水嶺縱橫交錯,呈現為一種波狀起伏的中山地貌景觀。境內豫西大峽谷多有險峰峭壁,長約30多公里,西側山峰在海拔620~1111.2米之間,寬度30~50米,峽谷彎彎曲曲飄落在巍巍秦嶺群山之間。

氣候條件 該鎮地處淺山丘陵區:平均海拔在800至1500m之間,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最高溫度38℃,最低溫度-19.5℃。春,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秋、冬 季為西北風,年降雨量632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無霜期150天左右,積溫37I0T,日照吋數2200小時,日照率為50.2%。

河流水系 官道口鎮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東幽河、潯嶼(南幽)河、官道口河(秋涼河)。

東幽河源於三官廟村,流經郭埝村、磨上村,流入洛寧境內。潯嶼河源於金家溝村和莊科村,流經耿家村.新坪村,流入洛寧境內。秋涼河源於耿家莊村和寨上村,流經永渡村、官道口村、百間房村、秋涼河村、嶺南村,流入靈寶境內。另外,杜關河在鎮域兩邊界短暫流經官道口鎮永渡村,境內段稱沙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全鎮耕地面積62175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7.08畝,其中種植糧食作物44355畝,林地415.5畝

礦產資源礦藏有鐵、錳、銅、硫、石英等,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但儲量很小,無開採價值。

林業資源鎮內有八一林場和石大山林場。

水資源較為貧乏,只有七個村有地表水,地下水埋深50米以上,開採價值不高。城鎮飲用水極度缺乏,並含鈣最高。通過從杜關鎮引水20餘公里解決5個村的飲水問題。

交通建設

呼北高速、洛盧高速交匯於鎮區外圍,並設出口(豫西大峽谷);G209、S323交匯於鎮區,交通區位優勢明顯;16個行政村均通水泥路,組組通道路覆蓋90%以上。

集鎮建設

2017年末,官道口鎮鎮區常住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36.9%,建有綜合性商貿市場一個,容納商戶50餘家,鎮區有商販80餘戶,各項生活需求均可滿足。

經濟發展

2017年官道口鎮圍繞「煙牧果藥游」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為指導,着力引進企業,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使經濟發展保持較高水平。一二三產業結構為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比重逐年提升。2017年完成稅收1346萬元;招商引資完成9540萬元,同比增長19.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億元,同比增長36%;全鎮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980元,同比增長10%。

雛鷹農牧黑豬年出欄規模達到33000頭;

科爾沁萬頭牛場全面投入運營,並帶動了江槽村、三官廟村養牛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昊豫實業種雞場順利落戶楊眉河村,正在緊張建設之中;

優鮮道盧氏雞實現3萬隻養殖規模,影響力不斷擴大;

豫西大峽谷景區在進一步優化提升的基礎上,實現豫西百草園「五一」起對外營業,並成功申報國家4A級景區,兩個景區互為補充,效果顯著。豫西大峽谷、豫西百草園景區年吸納遊客35萬人次,門票經營收入1600萬元,綜合營收1.2億元,旅遊業綜合收入超過4億元,占全鎮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超過34%,第三產業規模逐漸壯大。

社會事業

公共服務方面 建成官道口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完成243戶搬遷群眾搬遷入住;

全年修建村級道路30條,共計32.89公里,涉及10個行政村,33個居民組,為3000餘群眾出行提供方便;

提升景區12.5km道路,鋪設柏油,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整合全鎮行政審批事項權限,在官道口社區樓下設立200㎡的官道口鎮便民服務大廳,方便群眾辦理各項業務。

社會保障方面 2017年共發放低保戶補貼153.04萬元,發放五保戶補貼202.56萬元,殘疾人補貼發放6.912萬元;

發放臨時救助金4.5萬元,村級關愛基金19萬元;

危房改造35戶,涉及資金72.53萬元;

實現城鄉醫療保險覆蓋率100%,養老保險繳納率90%以上,做到貧困家庭全覆蓋;

轉移農村勞動力1108人,創造就業崗位57個;

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2060萬元涉及412戶,貧困戶戶貸率達43.3%。

教育衛生方面 開工建設鎮中、小學易地新建項目;

建設產業扶貧培訓基地2個,開展實用技能培訓12次,累計培訓500餘人次,實現就業30餘人次;

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個,配齊配好村醫,做好基層醫療服務保障;

落實了貧困戶就醫先看病後繳費政策,並實行了貧困戶住院費用減免10%的幫扶政策。

平安建設方面 完善了鎮村兩級監控體系,安置小區、學校等重點單位實現了監控全覆蓋

對非法傳銷、邪教組織進行了重點打擊,有效的淨化了社會環境

嚴厲打擊聚眾賭博,共組織6次突擊行動,對30餘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環境綜治方面 完善公共衛生設施配置。累計投入資金68萬元,購置移動式垃圾箱150個,垃圾清運車2輛,公共衛生廁所5個,修建垃圾填埋場3處;

建立由110人組成的鎮村兩級保潔隊伍,對轄區內集鎮、村、組路段巷道,河道垃圾死角進行責任分工,使衛生工作管理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

完成轄區內施工企業、沙場等重點揚塵企業治理,清理三家「小散亂污」企業

全面消除秸稈焚燒和垃圾焚燒現象,與科爾沁牛場合作2017年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工程,打造新坪村新農村模版,並在全鎮範圍推廣開來,使全鎮居民,尤其是貧困群眾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社會主義新時代。

旅遊資源

官道口鎮旅遊資源豐富,比較成熟的有豫西大峽谷、豫西百草園兩個國家AAAA級景區。除此之外的其他旅遊資源尚未開發,有石門山景區、將軍山、石大山、史家大院以及三官廟等。

豫西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以奇山秀水、飛瀑流泉、淺溪深潭,怪石幽谷而聞名。峽谷內飛瀑高懸、潭瀑眾多、溪流淙淙、潭幽池清、峽谷漂流、驚險刺激;龍泉溝原始林區峰巒疊嶂,林木蒼翠,古藤纏繞,野生錦雞、松鼠、草鹿嬉戲其間,野趣橫生;民居一天井窯院內剪紙、皮影戲、木偶戲、猴戲等民俗薈萃。另外還有真人CS槍戰遊戲和滑索、攀岩、遊船等娛樂項目。景區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原貌,與國內其他同類景區格調回異,特色突出。它表現 在大自然的美,突出在山、石、水構成一幅靜態與動態為一體的美麗畫面,被譽為「中原一絕,人間仙境」。

石大山:東灣林場總面積8萬畝,分布在石大山、塔子山、柏坡、草房四個林區,其中草房林區8萬畝。作為國有盧氏東灣林場的核心林區和國家油松科研基地、抗戰遺址,已規劃開發石大山國際狩獵場。

石門山:石門山風景區位於官道口鎮金架溝村,距209國約4公里,距隴海鐵路、連霍高速40多公里,和豫西大峽谷風景區南北相望,景區全長6 公里,總面積18平方公里。石門山因恰似門狀而得名,山內峽谷奇特,鬼斧神工,斷岩崢嶸; 谷中瀑濺相連、溪流潺潺、河水靖澈.緩如垂練、急如拋珠、瀑蠲如注,轟鳴而下水相櫻呈輝、如詩如畫;石門山山水相連、景點林立、懸崖建棧道、峭壁有攀崖、峽谷有滑道、吊橋空中懸、小橋伴流水、秋下橋、鞦韆園、休閒娛樂在其間,石門仙景、妙趣橫生、特色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金雞谷:位於官道口鎮莊科村境內,景區全長15公里。金雞谷內山巒疊嶂,怪石林立,樹木參天,有大小山峰20多座,各種灌木叢生,古樹挺拔,主要樹種有樺櫟樹、鮑榆樹、小黃楊、黑松等。金雞谷頂峰有大片苦栗樹林,樹形千姿百態,在秋季顏色更為鮮艷,各種花草楚楚動人,形成了春花、秋景、夏綠、冬秀美景。內有兩株據傳西漢年間生長的核桃樹,直徑三人不能合抱,當地人稱核桃樹王。

十里溝:位於官道口新坪村,生態環境優美、有山、水、靜、涼、幽等特點,林果業基礎較好,建有豫西百果園。

史家大院:官道口鎮楊眉河村瓮觀史家大院位於官道口東南群山環抱之中,北與靈寶寺河鄉相連,東和洛寧縣為鄰。現存的史家大院為清代官宦民居建築群,在明晚期為名門旺族所建的大院.占地30餘畝,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分為5個院落,存留房屋128間,其中96間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上花園已毀壞。整個院落布局嚴謹,史家大院東有大門、二門,進入二門後有稍門,后角門, 呈上、中、下三層。房門、窗欞裝飾講究,雕刻精美,還能清晰地看見房門、窗欞上木刻的人物、花鳥、神龕和走獸。整個院落屋宇軒昂,風格古樸典雅。2013年7月,史家大院被列入河南省首批傳統村落名錄。

李密墓:位於官道口鎮三官廟村南,唐代墓葬,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密(582年--618年)隋末瓦崗軍首領。與王世充交戰失敗後降唐,後又判唐,在三官廟被唐軍伏兵所殺,葬於此。面積約1500平方米,墓冢高14米,一角被洪水沖毀。

歷史名人

史守謙生卒年不詳,為史家大院可記載的最後一任主人,曾出任輝縣(衛輝市)正堂(清府縣的長官)。

特色產業

嶺南高山蘋果有1500畝SOD高山紅富士蘋果種植基地;

煙葉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萬畝以上,實現產值4000餘萬元,有耿家莊村年種植煙葉面積5000畝左右,被譽為「河南種煙第一村」;

連翹全鎮連翹野生+人工種植面積達50000餘畝,初春時節,漫山遍野的小黃花,吸引各地遊客駐足。官道口連翹,品相好,藥用價值高;

核桃全鎮核桃種植面積2萬餘畝,核桃品相一般,但含油量高。

文化特產

官道口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有書畫文化、皮影、剪紙、木偶、猴戲、奇石根雕及回民特色文化。近年來,官道口鎮為城鎮舉辦一年一度的農民文化藝術節,設置有舞龍、扭秧歌、小竹馬、踩高蹺、劃旱船、廣場舞、握杆等主要演出內容。同時定期邀請歌舞團表演節目,前來觀看的群眾超過一萬人,極大的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諸如此類文化娛樂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既活躍了官道口的文化生活,又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歡樂,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為活躍鄉村文化氛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做出極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