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完顏斜烈,名鼎,字國器。金朝大將,完顏陳和尚從兄,畢裏海世襲猛安,二十歲時以善戰聞名。

  • 在完顏陳和尚被俘時受託照顧其母,後與陳和尚劫殺監卒,奪馬南奔回國,因追兵失馬,其母年老不能行,於是以鹿角車載之,兄弟一起向南渡河回國,因為這件事使金宣宗感到驚奇,於是受到了重用。
  • 以世官授都統,未幾轉奉御。斜烈任行壽、泗元帥府事,從壽、泗州元帥府轉任安平都尉,鎮守商州。威望甚重,敬賢下士,有古賢將之風。剛到商州時,花了一日(時間)搜索隱伏之敵,在大竹林中找到了歐陽修子孫,諮詢並收攏了其族屬鄉里三千餘人。
  • 正大二年,斜烈落帥職,例為總領,屯方城。陳和尚隨以往。斜也於年中患病,陳和尚因軍中葛宜翁之事蒙冤入獄。(斜烈)正大三年病癒,詔提兵而西,入朝,哀宗怪其瘦甚,問:「卿寧以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諫復有言,不敢赦。未幾,斜烈卒。完顏陳和尚也因斜也之死釋放出獄。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完顏斜烈  
別名    完顏斜烈  
字號    完顏鼎      
民族    女真人      
官職    任裕州府元帥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1226年 
所處時代   金朝   
主要成就   金朝大將   

人物生平

貞佑初年(1213年),蒙軍攻入中原,進攻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當時陳和尚二十餘歲,被蒙軍俘擄,蒙軍大帥很喜歡他,把他留在身邊,安置在帳下。這時,陳和尚的母親仍留居豐州,由完顏斜烈奉養。陳和尚在北邊逗留一年多,藉口探望母親,請求還鄉,蒙軍大帥就派兵士監視他一同抵達豐州。隨後陳和尚和斜烈劫殺了監視的兵士,奪馬十餘匹,侍奉母親南逃歸金。不料被蒙古兵發覺,集合騎兵追趕,他們改走另外的方向逃脫。在途中丟失了馬,母年邁不能行走,就用一種人力小車載上,兄弟二人共同拖拉,往南行走,渡過黃河回到金國,金宣宗對他們很是看重,斜烈因有世襲官位,任命為都統,陳和尚試任護衛,不久轉為奉御。

當斜烈行壽州、泗州元帥府事時,奏請陳和尚隨自己前往,朝廷就任命陳和尚為宣差提控,佩帶金符。

不久,完顏斜烈出任行壽(今安徽鳳台)、泗(今江蘇盱眙西北)元帥府事,奏請陳和尚隨自己前往,朝廷就任命陳和尚為宣差提控,佩帶金符。斜烈敬賢下士,辟太原王渥(字仲澤)為經歷。

正大二年(1225年),斜烈罷帥改任總領,陳和尚隨兄屯守方城(今屬河南)。凡軍中的事務,他都參與或者了解。正在斜烈生病的時候,軍中將領李太和與方城鎮防軍將葛宜翁相互鬥毆,到陳和尚面前申訴,葛宜翁理屈,陳和尚就酌情令軍士杖打了他。葛宜翁性格暴躁兇悍,以理屈受杖感到恥辱,竟鬱郁而死,遺言要妻子為他報仇。其妻就告陳和尚的狀,說陳和尚因私人恩怨而侵犯他人職守,故意殺害她的丈夫,她分別向御史台、尚書省、近侍官申訴,並在龍津橋南堆積柴草,聲稱如果不治陳和尚的罪就自焚向丈夫謝罪。

因此陳和尚下獄,台諫官懷疑他曾在禁衛,又握有兵權,一定是隨意專斷,違犯國法,應當處以死刑。他們把這意見奏報金哀宗,但因證據不足,一直不能決斷。陳和尚在獄中十八個月,聚書而讀,坦然處之。

人物軼事

  • 正大三年(1226年),斜烈病癒,金哀宗命他提兵守西邊,入朝時,金哀宗對他身體瘦弱感到十分吃驚,就問他說:「你難道是因為方城這場官司還沒解決的緣故嗎?你儘管去吧,朕就赦免他。」但因御史台、諫議院的官員再次提出意見,金哀宗沒敢赦免。
  • 不久,斜烈去世。金哀宗得知後,派人去赦免陳和尚,金哀宗說:「有司告你憑私人怨氣殺人,你的兄長死了,我失去一位名將,因你兄長的緣故,枉法赦免你,天下定有人議論我。今後,你要奮發努力,建立功名,國家得到你的大力扶助,天下人總會認為我不是隨意赦免你。」 [1]

人物專題

史料記載

  • 《金史·忠義傳·完顏陳和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