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蒙釣魚城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蒙釣魚城之戰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宋蒙釣魚城之戰

別稱: 合州之戰

時間: 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

所屬朝代: 宋朝

參戰方: 蒙古 宋朝

宋蒙釣魚城之戰又稱合州之戰。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軍進逼重慶,在重慶北面的合州釣魚城下受阻。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遂決心用武力征服釣魚城。次年正月,蒙哥分兵進攻合州舊城(今重慶市合川區)和渠江流域的禮儀城(今四川渠縣東北)、平梁城(今四川巴中西),斷絕了它們與釣魚城的聯繫。[1]

背景介紹

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後,南宋出兵欲收復河南失地,遭蒙軍伏擊而失敗。1235年, 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的數千里戰線上同時對南宋發動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 發。至1241年,蒙軍蹂躪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則是三大戰場(另兩個為京湖戰場- 今湖北和河南一帶、兩淮戰場-今淮河流域一帶)中遭蒙軍殘破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

這年蒙古窩闊台汗去世,其內部政爭不斷,對南宋的攻勢減弱。南宋由此獲得良機, 對各個戰場的防禦進行調整、充實。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兩淮抗蒙戰爭中戰績頗著的 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轉四川的頹勢,鞏固上流。余玠在四川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 軍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創建了山城防禦體系。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星羅棋布,互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釣魚城即是這一山城防禦體系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事件經過

宋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諸軍從雞爪灘渡過渠匯,進至石子山紮營。三日,蒙哥親督諸軍戰於釣魚城下。七日,蒙軍攻一字城牆。一字城牆又叫橫城牆,其作用在於阻礙城外敵軍運動,同時城內守軍又可通過外城牆運動至一字城牆拒敵,與外城牆形成夾角交叉攻擊點。釣魚城的城南、城北各築有一道一字城牆。九日,蒙軍猛 攻鎮西門,不克。這日,蒙古東道軍史天澤率部也到達釣魚城參戰。

三月,蒙軍攻東新門、奇勝門及鎮西門小堡,均失利。從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續 了二十天。雨停後,蒙軍於西月二十二日重點進攻護國門。二十四日夜,蒙軍登上外城,與守城宋軍展開激戰。《元史·憲宗紀》稱「殺宋兵甚眾」,但蒙軍的攻勢終被宋軍打退。五月,蒙軍屢攻釣魚城不克。蒙哥率軍入蜀以來,所經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將投降而輕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場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釣魚山後,蒙哥欲乘勢攻拔其城,雖久屯于堅 城之下,亦不願棄之而去。儘管蒙軍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備,奈何釣魚城地勢險峻,致使 其不能發揮作用。釣魚城守軍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珏的協力指揮下,擊退了蒙軍一次又 一次的進攻。千戶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鄧州漢兵攻城,董文蔚激勵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城與宋軍苦戰,但因所部傷亡慘重,被迫退軍。其侄董士元請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銳卒登城,與宋軍力戰良久,終因後援不繼,亦被迫撤還。

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術速忽里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困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

然而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里之言為迂。蒙哥汗未採納術 速忽里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然而,面對釣魚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兇猛剽悍著稱的蒙古騎兵卻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原為金臣屬)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幾乎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汪德臣因而 患疾,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

蒙哥聞知死訊,扼腕嘆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給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勝其忿。

結果

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四川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麵餅百餘張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 很糟了。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據《元史》記載,蒙哥汗於六 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確說是得了痢疫。另《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 《合州志》等書則稱蒙哥汗是負了傷。無論如何,蒙哥不能再堅持攻城了。七月,蒙 軍自釣魚城撤退,行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蒙哥汗逝世。據《元史》本傳 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隨蒙哥汗出征的將領戰死於釣魚城下,由此可 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