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江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江陣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古中國武術和藝術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現於初,相傳是南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明(名謙,以字行)所創,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衛社稷。

歷史

歷來關於宋江陣的源流,眾說紛紜,有各種的說法。

根據〈宋史、侯蒙列傳〉中所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軍官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身贖』。」

歷史上的確是有宋江這號人物。又是其被塑造成為梁山泊中的龍頭老大,帶領梁山一零八條好漢的種種事蹟情節,卻是經過不少作家的附會傳抄而形成的。由於末到朝、初之際,官府對人民的壓榨欺壓壓迫,使得水滸人物所標榜的「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深為百姓所認同。人們引頸期盼這些英雄好漢能夠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於是將其眾神話為「天兵神將」,或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化身,或是「一零八蛇神」的轉生等。賦予其宗教地位,具有驅魔除邪、保衛人們的法力,「宋江陣」也就因此成為鄉里武館訓練仿效的地方武陣。

發展

台灣廟宇香火鼎盛,宋江陣大都流傳於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村,並以臺南市高雄市最多,早期屬於農閒時期農村子弟學習武藝的活動,日治時代,因高壓統治,取而代之成為宗教活動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國府來台後在戒嚴時代發展空間受到限制,[1]宋江陣通常附著於寺廟,成為神佛駕前的藝陣,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市內門區宋江陣,內門區內有「內門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臺南市則集中於安南區安定區七股區西港區佳里區麻豆區學甲區等約20餘陣,其中於西港香的廟會活動中就超過16陣,並衍伸出宋江四陣,即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五虎平西陣,另外更有此地特殊的腳巾文化。而另一個頗具特色,且有百年歷史的宋江陣,則推屏東縣東港鎮的下頭角宋江陣,該宋江陣除了傳承完整的宋江陣出陣之陣形外,出陣時所有成員皆譜上宋江陣遠古主角的臉譜與穿著彷遠古戰服,是該宋江陣的一大特色。雖宋江陣發源於中國,但目前已經佚失;台灣則保留了大量且完整的陣式,目前台灣高雄內門宋江陣指導廈門宋江陣,使宋江陣今得以重現。

陣型

宋江陣的陣形,傳係出自小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宋江陣融入金獅、白鶴等瑞獸繁衍出「金獅陣」及「白鶴陣」,三者合稱為「宋江三陣」。

操演

  • 拜旗
是指由36將分列兩行,由執旗、斧者率領,所有的兵器高舉晃動、敲擊出聲,陣員高音吶喊,以壯聲勢。旗、斧以連續三次的「左青龍、右白虎、踏中宮」動作行禮,這個禮儀通常是用來參拜神明、接駕接陣或者迎接貴賓。
  • 發彩
  • 拋箍
  • 採旗作號
  • 插角跳內外箍
  • 龍捲水
  • 穿中心
  • 個人武套
  • 倒離圈
  • 蜈蚣陣
  • 蜘蛛結網
  • 摃對
  • 白鶴陣
  • 空手連環
  • 八卦陣

參考

  • 後壁頂長社區 出版宋江陣新書 讓技藝不失傳-〔長短樹打面宋江藝陣誌〕,新書發表會-聯合報-2013.11.24

外部鏈接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