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朝酒文化的影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朝酒文化

來自網絡的圖片

宋朝酒文化的影響酒,是一種很特殊的飲料。中國的酒源遠流長。因為酒的特殊美味,從古至今都受到人們的追捧。在宋朝酒文化更加盛行,眾多的場合都離不開酒,無論是文人還是政治家都喜歡喝上一口酒。在宋朝酒文化的影響有哪些,對文人們造成了什麼影響.[1]

對於文人來說,酒更是一種精神慰藉。他們的命運與酒緊密相連。其主要原因無非在於文人在仕途不順的時候,往往會借酒消愁;現實的種種不平衡只有在酒中才能緩解掉痛苦。

兩宋時期,由於經濟的高度發展,釀酒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世人普遍愛喝酒。受此影響,文人也興起了一股喝酒的熱潮,並有意識地將酒作為意向寫進詩詞當中,形成了「壺中天、醉中趣」的景象。在無數的關於酒的詩詞當中,寄託了文人的各種情感,如放浪形骸,寄託思念,表達不滿等等。酒與宋代文人形成了一種精神上的曖昧。

1、宋代酒業的發展

960年,趙匡胤在部下的擁護之下,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通過黃袍加身建立了政權,史稱北宋。北宋建立之後,趙匡胤有感於唐末武將掌權造成割據的局面,通過各種途徑削弱了武將的勢力,讓文人掌權。北宋建立之後,加大了對商業的支撐,打破坊市界限,不抑制兼併,宋朝的經濟和商業得到了廣泛發展,這為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條件。

宋朝的釀酒業繼承古法,從唐朝釀酒工業的普及及發展中發展而來的。其基本工序是智取釀酒。宋朝的酒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出現了多種酒,例如,宋代的時候,黃酒釀造業可謂是異彩紛呈,是黃酒釀造業的一個鼎盛時期。

除了黃酒之外,宋朝的白酒製造也到達了頂峰,尤其是蒸餾白酒的出現標誌着中國的釀酒技術已經處於提高期和發展期,也標誌着酒文化的成熟與發展。當時判定一種酒的好壞的標準是滑辣,《水滸傳》里武松就有這樣的一句話:「不管是酸甜苦辣,還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滑辣的口感,就是釀酒業達到一個新高度的表現。

關於宋朝制酒技術的發展,在《北山酒經》中有所記載:「取清酒澄三五日後,據酒多少取瓮一口,先淨刷洗訖,以火烘乾,於底旁鑽一竅子,如箸粗細,以柳屑子定。將酒入瓮。」技術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價格,《宋史》里說:「自春至秋,釀成即鬻,謂之小酒,其價自五錢至三十錢,有二十六等;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自八錢至四十八錢,有二十三等。」

兩宋期間,制酒業的技術得以高度發展,其典型代表就是御酒,御酒又稱「黃封酒」。御酒當然是皇族自己喝,除此之外,皇帝也會將御酒賞給一些功臣,蘇軾曾有這樣的一句詩,是最好的證明,詩句為:新年已賜黃封酒,舊老仍分赬尾魚。除了官方的釀酒以外,民間釀酒也是頗為普遍的,而且民間釀的酒也頗有美味,《水滸傳》中武松過景陽岡的時候,店家就說「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

宋朝的酒業高度發展,除了制酒技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之外,還產生了各種名酒,例如《水滸傳》中提到的「藍橋風月」「玉壺春」「出門倒」「瓊漿玉液」等都是當時的名酒。此外,關於酒的專門著作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例如《北山酒經》《酒名記》《酒爾雅》以及蘇軾的《酒經》等,都是這方面的專門著作。

宋朝因為制酒技術的成熟,再加上經濟的高度發展,所以興起了飲酒風尚,消費群體廣泛,以至於《北山酒經》中這樣記載:「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自縉紳,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由此可見,芸芸眾生都無法抵擋美酒的誘惑。

因為廣泛的消費群體,所以也讓眾多的消費場所應運而生。《東京夢華錄》里就記錄了無數的大小不一的各種酒樓。

2、酒與宋朝文人的性格

狄更斯曾說過,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也適用於宋朝。北宋的開國,是軍事上占有優勢的趙匡胤通過武力兵變奪取的。他取得政權之後,不斷感慨於唐朝末年以來的藩鎮割據,為此他在部下的建議之下,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武將的權利,給予了文人更多的權利,重文輕武的狀態下讓文人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文人也變得更加自由,然而輕武的政策卻導致了軍事的荒廢,自由寬鬆的政策讓宋朝不斷對外輸送大量的經濟和物資,例如宋與西夏之間的貿易,宋與遼國之間簽訂的條約等,無不是以高昂的經濟代價獲得的和平。這也就導致了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有了截然相反的格局,對內經濟高度繁榮,對外卻屢戰屢敗,軍事不強的宋朝總有外敵窺伺,總是宋朝的經濟再繁榮,武備不振,也只能成為別人案板上的一塊肥肉。繁榮背後帶來的更多的將會是更多的危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最後只能是「廢池喬木」。

武備的荒弛,導致對外戰爭失敗,只能不斷輸出物資,這也導致了宋朝的積貧積弱,在外邦面前只能低下高貴的頭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生活和政治的矛盾,文人的內心了充滿了苦悶,他們喜歡這樣的生活,所謂「酒筵歌席莫辭頻」就是這樣的生活寫照。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對國家充滿了擔憂,渴望上陣殺敵,拱衛國家,「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就是這種情感的體現。

可現實卻是無奈的,文人們只好藉助酒,排解心中的苦悶,「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多少五味雜陳只能在酒中麻醉,才能得到安慰。

1127年,隨着開封的淪陷,大批皇族紛紛南逃,如同東晉時期的皇族一樣,成了南渡之人,趙構於當年在南方建立了政權,史稱南宋。建立了政權的趙構,有着家國讎恨,本應銳意進取,「一鞭直渡清河洛」,可惜的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一味的求和。這讓多少文人士子寒了心。在這樣的環境中,南宋的文人們深負家仇國恨,充滿了抑鬱與感慨,他們有着「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的豪情,可是現實卻給了他們無情的打擊,縱使憂國憂民,但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們如何上陣殺敵?他們只能通過酒,逃避現實,在酒中「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在酒精的麻痹中想象自己殺敵的景象。

南宋時期,國家破碎,文人們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寫在一闕闕的詞中,這一時期的詞中,關於酒的詞特別多,「強呼斗酒發興,特上最高樓」「舉大白,唱金縷」「客里醉時歌,來尋安樂窩」「千年事,都消一醉」。這些詞句,更多的是無奈,是對現實的逃避。朝野內外,人們都希望在酒的夢幻中圖的一時安寧與舒適,不願醒來,因為醒來之後,又是一番風雨飄搖的殘敗景象。

3、兩宋文人個案分析

酒與文人的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在沉浮不定的官場中藉助酒,書寫了自己對人生和命運的獨特思考,酒與他們的命運休戚相關,他們藉助酒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一窺文人的內心世界。

(1)蘇軾

在歷代愛喝酒並嗜酒如命的文人中,蘇軾是排不上號的,他平時並不怎麼飲酒。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吾飲酒至少,常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 ,人見其醉,而吾中瞭然,蓋莫能名其為醉為醒也 。」他的酒量很少,「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五合,折成今天的計量單位的話,相當於一兩。雖然蘇軾飲酒不多,也不大會飲酒,但他平時也會喝酒,他是想通過喝酒得到一些意趣,正如歐陽修所說的那樣「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通過酒得到了哪些樂趣呢?

政壇上的蘇軾是不幸的,他21歲考中了進士,26歲開始當官,作為中央公務員的他,政治上卻未能平步青雲。他因為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和而受排擠,後來又因為寫詩,被誣陷誹謗皇帝,「烏台詩案」險些讓他喪命,幸賴有人搭救,活了下來被貶至黃州。哲宗即位後,因為重新啟用新黨人物,蘇軾作為舊黨,又被貶至更遠的惠州、海南等地,他的生活已經到了「非人所居,藥餌皆無」的境地,但他在淒風苦雨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樂觀的狀態,酒給了他很大的動力,在酒中他活得了很多意趣,他在飲酒時曾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少年多病怯杯觴,老去方知此味長。萬斛羈愁都似雪 ,一壺春酒若為湯。」在酒的刺激中,所有的羈愁都能化解。

蘇軾把喝酒達到了一種哲學狀態,通過融合儒釋道等不同的理念,表達出了一種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狀態。「一樽還酹江月」是一種豪情。「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是一種樂觀和曠達。

(2)辛棄疾

蘇軾喝酒是曠達豪放的。在南宋時期,有一人與蘇軾一樣,他喝酒時是豪放的,他通過喝酒,將不同的人生體現寫進詞句當中,開創了南宋的豪放詞風,他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時,是不幸的,當時他出生之地早已被金人奪取,因為這一原因,南宋統治者對他有着一種先天的鄙視之情。辛棄疾是愛國的,他渴望自己能馳騁沙場,他「壯歲旌旗擁萬夫」,哪知到老了卻只能「管山管水」,只能將所有不滿盡付酒中,「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辛棄疾早年抗金,那是一段輝煌的時期,但歸宋以後,中間卻有20多年被棄置,英雄無用武之地,「醉舞狂歌欲倒」是每日的生活狀態,對於一個英雄來說,無處用武,才是悲哀之處,唯有狂歌痛飲,才能排解心中的苦悶、絕望與悲哀了。

當然,在辛棄疾的詞中,我們也能看出他通過喝酒,表現出了一種曠達閒適,「無窮身外事,百年能幾,一醉都休。」「勸公飲,左手蟹,右手杯。人間萬事變滅,今古幾池台。君看莊生達者,猶對山林皋壤,哀樂未忘懷。我老尚能賦,風月試追陪。」不過,在曠達的背後,更多的卻是悲憤。

(3)李清照

酒是男人的飲料,但在宋朝時期,有一個女中豪傑也是飲酒高手,她就是李清照。在她傳世的作品中,關於酒的作品就達到了26首。在這些作品中,早年更多是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家庭生活,「沉醉不知歸路」是少女優渥的生活,如「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是對丈夫的思念。

靖康之變之後,李清照南渡,國破家亡,酒成了她的精神寄託,「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在酒中,才能暫時忘卻思鄉之苦,箇中原因,大家是能明白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雨」,通過酒和風雨表現了內心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南渡之後的李清照寫下的詩詞擲地有聲,不愧是女中豪傑。

結語

酒是宋代文人的精神寄託,藉助酒,文人們與生命有了對話。通過酒,文人們的性格特徵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們在飲酒的過程中,真實地體現了人生的順或逆。少了酒的話,文人們就少了一種精神,一種風度。通過酒,我們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一種精神美,體會到文人的思想內涵:思念、曠達、悲憤或不滿。沒有了酒的話,文化便會遜色很多。酒早已不僅是一種物質,而更是一種精神產品,對宋代文人性格的塑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