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王顯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王顯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王顯,字德明,開封人。太宗居藩,嘗給事左右。性謹介,不好狎,未嘗踐市肆。即位,補殿直,稍遷供奉官。太平興國三年,授軍器庫副使,遷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上謂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亂失學,今典朕機務,無暇博覽群書,能熟《軍戒》三篇,亦可免於面牆矣。」因取是書及道德坊宅一區賜之。其後居位既久,機務益繁,顯或失誤,護短終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三年八月,詔加切責,黜授隨州刺史。時夏台、益部寇擾,顯上疏曰:「間歲以來戎事未息所宜謹屯戍固城壘積芻糧然後遴選才勇付以邊任縱有緩急則備御有素彼又奚能為患哉。十月,契丹入寇,前軍過威虜軍。比時方積雨,契丹以皮為弦,濕緩不堪用,顯因大破之。

顯上言:「先奉詔令於近邊布陣,及應援北平控扼之路。無何,敵騎已越亭障,顯之前陣雖有捷克,終違詔命。」上章請罪。上降手札,以慰其憂悸。明年,求致仕,不許,時議親征契丹,顯言:「盛寒在序,敵未犯塞,鑾輿輕舉,直抵窮邊,寇若不逢,師乃先老。況今西鄙不寧,儻北邊部落與之結援,則中國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選擇將帥,訓練士卒,堅城壘而繕甲兵,亦足以待敵矣。」契丹入寇,上議親征。顯復陳三策,謂:「大軍方在鎮定,契丹必不南侵,車駕止駐澶淵,詔鎮定出兵,會河南軍,合擊之可也。」已而契丹請盟。景德三年冬,被病,詔中使偕尚醫療視。明年正月,許還京師。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譯文

王顯字德明,開封人。太宗封王時,曾在身邊供職。性情謹慎耿直,不喜歡過分親近,從未踏入集市店鋪。太宗即位,逐漸提升為供奉官。

太平興國三年,任軍器庫副使,升為尚食使。八年春,任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皇上對他說:「你的家族本是儒生,少年遇到戰亂拋棄了學業,現在管理我的軍機要務,沒有閒暇博覽群書,能熟讀《軍戒》三篇,也可以免於面壁了。」因而取出這部書並把道德坊的一處住宅賞賜給他。此後處於這個職位時間長了,軍機事務更加繁多,王顯有時失誤,護短始終不肯改正,皇上常當面告誡他。淳化三年,下詔嚴加譴責,貶官授隨州刺史。當時夏台、益部侵擾,王顯上疏說:「近年來,戰事沒有停息,合宜的做法是謹慎駐守,加固城壘,積聚糧草,然後選拔有才能有勇氣的人,交給他邊疆重任,即使發生危急情況,也因平時有防禦準備,對方又怎麼能造成禍患呢?」咸平三年秋,加官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允許先處理後奏報。十月,契丹入侵,前鋒過了威虜軍。那時正值多雨。契丹用皮革做弓弦,受潮鬆弛無法使用,王顯趁機大敗他們。

王顯上言「原先奉詔在靠近邊境的地方布陣。沒過多久,敵軍已經越過屏障,我的前陣雖然取得勝利,終究違背了詔令。」送上奏章請求處分。皇上發下親筆書信,撫慰他不要憂愁害怕。第二年,請求退休,不允許。當時商議御駕親征契丹,王顯上言:「嚴寒的冬季就要到來,敵人沒有侵犯邊塞,皇帝輕易出行,直達邊境,敵人尚未遇到,軍隊就先疲憊了。何況現在西部邊境不安寧,如果北部邊境的部落與他們結成互援,那麼中原的禍患就不可估量。如果能選擇將帥,訓練士兵,加固城壘整修盔甲武器,也足以防備敵人了。」契丹入侵,皇上商議御駕親征。王顯又陳述三條策略,說:「大軍正在鎮定,契丹一定不會向南侵犯,皇上只要駐留澶淵,詔令鎮定出兵,會合黃河以南軍隊,聯合攻打他們就可以。」接着契丹求和結盟。三年冬,患病,詔令宦官帶御醫治療探望。第二年正月,允許返回京城。到達京城,過了兩天去世,享年七十六歲。[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