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靜筆記(田曉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靜筆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安靜筆記》中國當代作家田曉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安靜筆記

靜靜地坐在火爐邊上,讀周國平的《安靜》,沒有別人的打擾,也沒有無聊時的些許煩惱。也許,此刻我真有點兒安靜了。固然外面偶爾也有狗叫與喧鬧,卻依舊在黑暗的夜裡,顯現難得的寧靜

讀了安靜之後才真正認識周國平。他用靈魂思考人生,哲學地生活,樸實而又真實地生活在我們身邊。如同拉家常一樣記錄着一些瑣碎,也得出一些智慧的人生哲理:有活着的責任;成功的含義;靈魂安靜的條件和意義;也有愛情中的呢喃細語,無聲卻有息。也許如我經常所說的:用靈魂思考久了,也會累的。然而想想也是,幸福的是我們還能用靈魂思考,而悲哀的是有的人失去了靈魂,有的人用靈魂哭泣,最令人遺憾的是生活中的人們卻經常出賣靈魂。

我們總是容易被瑣碎所累,為世俗所累——但又不能沒有世俗的生活,也曾因此失去自我,失去許多。在失去的同時能找到自己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塵世的我們習慣了孤獨與隨波逐流,也習慣了放棄,無奈地感嘆世事變遷,回頭眺望江水卻依舊澄清而寧靜。

我享受着生活帶給自己的許多許多,感恩地活着,心中有他人,時而悠閒地散步,時而安靜地冥思。我習慣了獨處,享受着難得的寧靜;我也習慣了冷暖人間,白眼與鄙視。尊嚴地活着,就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靈魂中與身俱來的尊嚴——尊嚴是我們掙回來的,只有尊重別人的同時才能獲得真誠的尊重。

現實的社會中,我們都活的不夠自信,渴望得到別人承認與認可,一旦別人的看法與自個兒不一致時,也就容易走極端:要麼否定一切,要麼拒絕一切,兩者都是一種悲哀的妥協。而我們也一再妥協地活着。不是沒有自己,而是太在乎自己。

生活沒有完美,但我們都在追求完美的生活。我喜歡許巍的《完美生活》,他略顯滄桑的男人的聲音詮釋着對完美的渴求,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也許經歷青春的磨礪時候,才領悟活着的不易,才體會生之艱難,亦如死。

記得史鐵生曾樂觀地說過:死我都不怕,我還怕活着麼?也許他說的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生定是豁達的人生。因此我常對自己說:不要拋棄生活,也不要被生活所拋棄。堅強地活着,沒有什麼困難能難倒我們,一切都只是暫時而已。堅信:曙光終會出現。

夜總是靜的。在小城沿河,頗有幾分寒意的季節,能讓自己溫暖的不多。唯有父母那不曾保留的、樸素而實在的愛。我們或許索取的太多,很多時候都心安理得地不曾感恩,一如童年裡沒有煩惱一樣,一樣地做着簡單的夢。我們活着也因為有夢,正是夢的牽引,才激發青春的激情,做了一些該做的,也做了些許不該做的。誠然,完美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有一個清晰而實在的夢,並為之奮鬥着才是幸福的人生。我們期待的太多,守侯太多,也失去太多。在得到與失去的同時,難道還不曾明白許多麼?

記憶中我們都曾張揚與自我封閉。在經曆日子的洗禮之後,才獲得些許明白:活着其實就是一種過程,怎樣活是態度問題,自然地做着實在的事,亦是一種幸福。

生命中留下的不多,逝去的太多。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曾因為失去而懊惱,終是因為自個兒活出自己的風格來。沒有自己的人是悲哀的人生,而擁有完美的人生註定需要隱忍地生活。我們都曾張揚,而唯有隱忍才是一種品位。追求極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沒有追求則是不幸的。因此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一如既往地追求着我們的追求。

虛幻可能並不真實,但真實的可能並不如意。矛盾總是令我們無助。怎樣化解矛盾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因而我們時常體會寂寞如歌,很美也很淒涼。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們註定是會孤獨的,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囿里裝下的唯有自我——而曰個性。所謂個性不是故作姿態,而是一種風度,一種價值觀。沒有品位的所謂個性是悲哀的——而我們都曾悲哀過,並可能繼續悲哀下去,這才是最遺憾的事情。

靜靜地活着,享受着靈魂深處的寧靜,詩意地生活,智慧地信仰某中哲學。

隱忍地生活。[1]

作者簡介

田曉華,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現供職於樂山市犍為縣大興鎮人民政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