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在安邦河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興建的,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總面積10295公里。2001年1月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保護區。

2004年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雙鴨山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十二個國家濕地公園。2011年10月,被正式批准成為我國首批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403種,脊椎動物218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種,分別是丹頂鶴白鶴黒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6種,兩棲動物6種,鳥類165種,獸類7種。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

面積:公園占地面積300公頃

批准時間:2001年1月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雙鴨山市

管理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發展歷史

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濕地之一。保護區內有大片的蘆葦沼澤和苔草小葉樟濕地,多樣的濕地環境為脊椎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安邦河濕地珍稀動物較多,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生物資源基因庫,2004年評為AAA級景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AAAA風景區,是雙鴨山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填補了雙鴨山市沒有4A景區的空白。2011年10月,被正式批准成為我國首批國家濕地公園[1],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十二個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403種,脊椎動物21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分別是丹頂鶴、白鶴、黒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6種,兩棲類動物6種,鳥類165種,獸類7種。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禽在此棲息。2001年9月共記錄到40多隻丹頂鶴,最大集群為12隻。2002年9月,記錄到94隻白琵鷺遷徙群、2隻東方白顴和數千隻雁鴨類等稀有鳥類落戶安邦河濕地。

地理環境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安邦河下游,距黑龍江省集賢縣城福利鎮東北45公里,距雙鴨山市區不足60公里,築有平坦的柏油路直達濕地核心區。保護區面積1029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980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38.7%;緩衝區面積2436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23.7%;實驗區面積的3879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37.6%。

主要景點

安邦河濕地公園是一片鮮妍的歐式別墅建築,簡易的木屋,只供夏季遊玩休閒的地方。最高點是十七米的觀鳥台,題着「登高望遠」的字樣,楹聯為「無憂綠水漾思緒,閒聽白鷺引詩情」,上去瞭望,視野開闊,一切盡收眼底,連天煙草,如一波波草浪,縱橫奔騰,遠處的白雲,宛似拍岸的浪花, 「捲起千堆雪」,在浩淼的煙草之中,偶爾衝出幾點黑色羽翼,翱翔在自由的藍天之下。

保護區闢建了占地248公頃的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分為生態園、水上樂園、風情園、觀鳥園和公園入口五個部分,人們步入其中,不能不為其匠心獨運的構思和創意所折服。在這裡,每一個建築,每一個雕塑,每一個造型,每一個木刻,既有古樸風韻,又具現代色彩,顯得超凡脫俗。

公園內以多種類型濕地為主的自然景觀與以北大荒民俗文化為主的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為公園開展自然生態和民俗文化休閒觀光服務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特別是承載着歷史符號的漁獵文化、屯墾文化、知青文化、民俗文化等,形成了本地以濕地為載體的歷史文化特色,為公園開展濕地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如今公園在濕地區域或外圍已經建成一些為前來接受濕地科普教育的遊客提供觀光休閒餐飲娛樂的配套服務設施,在黑龍江省特色旅遊市場上,已經占有一席之地。

人工湖是一處水上遊樂場,機動的、腳踏的遊船造型似鴨、如鵝,格外新穎別致。文博館就坐落在海盜船東側,是一個典型的仿古建築。該館規模較大、展品較多、服務設施較全,是一個對遊人開放的綜合性博物館,是省級博物館。

宣教館建築面積3062平方米,由多個功能廳組成。主展廳內,假山、涼亭、小橋、流水、蘆葦盪,草木蔥蘢,水波蕩漾,魚兒嬉戲,百鳥爭鳴,可謂濕地全部景觀的濃縮版。6個大型生態景箱裡擺放着100多種濕地野生鳥類標本,沿着環形甬路可觀看到廳內所有標本。廳內設有4個電子觸摸屏,只要隨意觸摸其中的任何一個內容,就有電腦語言播出想要了解有關濕地的相關知識。在這裡,在人們親身領略到塔頭、苔草、沼澤、蘆葦床、草地、濕地鳥獸等大自然景觀的同時,會欣賞到以「融入自然」為理念的濕地公園設計者打造的別具風格的人文景觀。仿真精品景觀、文化長廊、觀鳥台、鴿樓、百鳥園、動物園、垂釣場、蓮花湖、水上碼頭、大瀑布、茶樓、歌廳、賓館、超市、人工湖、海盜船、農家院飯莊、體育休閒健身廣場、東北風情館,諸多景觀美不勝收。濕地碼頭下是一片寬闊的水域,在此盪起一葉扁舟泛水在蘆葦盪中,別有一番情趣。[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