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皋鎮

全鎮總面積74.2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5%,丘陵占55%,耕地面積4400公頃,林地面積534公頃。屬於熱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間。土壤分布為黃棕土占95%、潮土占5%。主要水利設施有:彭李坑中型水庫,匯水面積87平方公里,總庫容3.744萬立方米;打磨石岩中型水庫,匯水面積52平方公里,總庫容2.594萬立方米;何坪、李營兩個一、二類小型水庫和坑塘95處,共可蓄水3.49萬立方米;農田灌溉渠道4條 ,支渠6條,總長7600米;還有徐坪、秦崗、楊莊提灌站3座,架設秦崗、和莊、連莊、太清觀攔河壩4座,打深 水井108眼。

全鎮共效益面積756公頃。十大古蹟(九女冢、一步雙眼井、百步三座橋、小屯漢代遺址等)聞名遐邇,明末清初曾為南陽四大名鎮之一,又有南陽四大名鎮之「鐵安皋」之稱,近年來,南陽市政府相繼授予安皋鎮以市級重點城鎮、「一星級城鎮」、「二星級城鎮」、「城鄉規劃與實施優秀鄉鎮」、「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鄉鎮」等等。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安皋鎮

所屬地區:臥龍區

電話區號:0377

面 積:74.28平方公里

方 言:中原官話

機 場:南陽機場

行政區類別:鎮

下轄地區:轄15個行政村

郵政區碼:473000

人 口:3.7萬人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南陽站

基本情況

安皋鎮位於 南陽市西北部,距中心城區21公里處,距 312國道和 寧西鐵路10公里,省道 趙四公路穿境而過,東鄰 謝莊鄉,南與 王村鄉交界,北接潦 河坡鄉,西依西潦河與 鎮平縣的 柳泉鋪鄉和 老莊鎮隔河相望。鎮政府下設四大辦公室, 23 個鎮直部門,共有機關幹部46人,其中黨政班子16人,轄安皋、和莊、徐坪、太清觀、丁溝、彭莊、果園、余莊、秦崗、小屯、姜園、蘭營、連莊、楊莊、牛廟等15個行政村,132個自然村莊,166個 村民小組,8985戶,3.8萬人,其中漢族 37750人,回族 136人, 蒙族221 人, 非農業人口1183人。

主導產業及工作業績

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養殖業主要 支柱產業五個(小白瓜、棉花、花生、林果業和 畜牧養殖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熟菜、小白瓜、小雜果等。2004年,糧食總產量 19043噸;棉花播種面積470公頃,年總產量332噸;花生播種面積410公頃,年總產量963噸;蔬菜種植面積 394公頃,年總產量21768噸;2005年,糧食總產量 19537噸;棉花播種面積354公頃,年總產量 251噸;花生播種面積453公頃,年總產量1053噸;蔬菜種植面積 407公頃,年總產量20867噸;以黑李、 杏李、石榴、早熟蘋果為主的小雜果種植面積324公頃,生態片林800公頃,年總產值30萬元;湧現出兩個無糧林果專業村莊( 楊莊村周莊組、牛廟 村堯上組)在去年的基礎上累計落實退耕還林5800畝,建成了4900畝的果、草、牧 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小白瓜自1976年引進,現已覆蓋全鎮15個行政村,面積達1.2萬畝,經過技術改新,平均畝產2400公斤,畝效益2200元以上,年產值2100多萬元,經過114台互聯網上售瓜,已銷往省內外10多個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無公害小白瓜 生產基地;畜牧業興旺,形成畜牧養殖專業村4個(太清 觀、丁溝、果園、彭莊),專業組10個,專業養殖戶660戶,專業養殖場9家, 大牲畜12923頭,生豬年存欄 26126頭, 山綿羊29834隻,家禽38.6萬隻,實現畜牧總產值3836萬元.

公共事業建設及社會保

項目建設方面2005年度共引進規劃大中小項目11個,總投資達1986萬元,其中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6個。社會穩定工作加強雙網建設,完善鎮、村、組三級"雙網"體制,善待群眾來訪,公正果斷處理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為 經濟發展創造寬鬆 社會環境,2004年共查處各類信訪案件14起,結案12起,通過法律渠道解決2起,2005年共查處各類信訪案件15起,結案13起,通過法律渠道解決3起,結案率 達民100%,無赴京 、省集體上訪和重在政治、刑事、治安等案件發生。 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在農村實行「 兩免一補」等 惠農政策,政府聘請市、區農技專家到鎮指導,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加強 小城鎮 基礎設施 建設,投資1200萬元完善了有線電視、通訊、自來水、電網改造等 公益事業,投資260萬,完成集鎮道路硬化、綠化、 亮化工程。鎮區內有線電視 入戶率達95%,電話(手機)普及率95%,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鎮域內有高級職業中學和初中小學共計18所,幼兒園( 學前班)5所,在校中小學生3900人,正式教師265人,兒童入學率達100%。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鎮95%的人口實行新型 合作醫療,人體健康有了保障。有一級甲等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所15個,主治醫師27名,獲 中級職稱資格的有6名,病床40張,各種 現代化醫療設施配套齊全、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該鎮的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止 2005年末,人中自然 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計劃生育率達100%。

年度農業主要指標統計資料

2004年全鎮工 農業總產值完成1423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11883萬元, 工業總產值完成2350萬元, 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完成3881萬元,營業額完成3538萬元, 財政收入104.2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12元。2004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年度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 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 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549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12974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289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完成6786萬元,營業額完成6580萬元,財政收入11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36元。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 城鄉規劃與實施優秀鄉鎮」、「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1]

參考文獻